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读书山雪中

元好问 元好问〔金朝〕

前年望归归不得,去年中途脚无力。
残生何意有今年,突兀家山堕眼前。
东家西家百壶酒,主人捧觞客长寿。
先生醉袖挽春回,万落千村满花柳。
山灵为渠也放颠,世界幻入兜罗绵。
似嫌衣锦太寒乞,别作玉屑妆山川。
人言少微照乡井,准备黄云三万顷。
何人办作陈莹中,来与先生共炊饼。
陈先生贬官后,与京师人书云:“南州有何事?今年有好雪,明年炊饼大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自前年便盼着返回家乡,却一直无法返回,去年回家已走到半路,又因腿脚无力再难前行。
这饱经丧乱的余生,哪想到还会有欢乐的今年,那高耸的家乡山岭,又突然落进了我的眼帘。
邻居准备了很多甜美的醇酒,我高举酒杯,祝福宾客健康长寿。
我乘着醉意舞袖翩翩,像是要拉回春天的锦绣,仿佛看见家乡的万落千村,到处是美丽的红花绿柳。
山神也为我纵情地颠倒季节,把世界都化入白皑皑的雪花。
仿佛是嫌它,穿着那锦绣还太过寒素,另磨了玉屑,用心地妆点迷人的山川。
如今,乡亲们都在传说,少微星正照耀我的乡土,天公准备着来年的丰收,黄熟的菽麦三万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蒙古太宗窝阔台十年(1238)秋,元好问携家从冠氏出发,北返家乡秀容,因路程遥远,疲乏太过,暂留济源过冬。次年春又从济源动身;夏天,回到久别的故里,居住在读书山。游子还乡,自然受到四邻的热情欢迎。为表答谢,冬天,邀乡亲们到家里饮酒。席间,适逢降雪。诗人与父老畅饮时,一生遭遇涌上心头,即兴抒怀写下该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龙德寿编选·《元好问萨都剌集》:凤凰出版社,2011.12

简析

  《读书山雪中》是一首七言古诗。该诗通过描写诗人流落他乡,急切想归而不能归,以及突然归来与乡亲举杯同庆的心情,并借写雪景以抒发诗人的不幸,表明诗人安分做遗民,但求风调雨顺,能过炊饼无忧的生活。全诗色彩明丽,富有想像,感情跳跃,神情飘逸,具有丰富开阔的思维空间。

赏析

  全诗十六句,可分四节。

  前四句为第一节,追述返家的不易和抒发初归后的庆幸。诗人于四十八岁(1238年)的秋季,自山东冠氏县独自先行返乡筹备迁移之事,随后冬季又重返山东。诗中“前年望归归不得”一句,正是诗人内心“归心江汉日东流”与“青山历历乡国梦”(《梦归》)的深切渴望与无奈现实的写照。次年秋季,诗人携全家十口从东平、冠氏抵达济源(今河南济源),因长途跋涉,老小疲惫,故在此地休整,直至本年春才踏上太行山,冬季终于得以回到故乡。这里的“去年中途脚无力”,正是对这段艰难历程的生动描绘。当诗人历经重重磨难,携家带口终于平安回到故乡,亲眼见到那曾无数次在梦中萦绕的读书山时,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
元好问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925篇诗文 ► 479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其三

元好问 元好问〔金朝〕

郁郁围城度两年,愁肠饥火日相煎。
焦头无客知移突,曳足何人与共船。
白骨又多兵死鬼,青山元有地行仙。
西南三月音书绝,落日孤云望眼穿。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四哀诗李钦叔

元好问 元好问〔金朝〕

赤县神州坐陆沈,金汤非粟祸侵寻。
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
文采是人知子重,交朋无我与君深。
悲来不待山阳笛,一忆同衾泪满襟。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游黄华山

元好问 元好问〔金朝〕

黄华水帘天下绝,我初闻之雪溪翁。
丹霞翠壁高欢宫,银河下濯青芙蓉。
昨朝一游亦偶尔,更觉摹写难为功。
是时气节已三月,山木赤立无春容。
湍声汹汹转绝壑,雪气凛凛随阴风。
悬流千丈忽当眼,芥蒂一洗平生胸。
雷公怒激散飞雹,日脚倒射垂长虹。
骊珠百斛供一泻,海藏翻倒愁龙公。
轻明圆转不相碍,变见融结谁为雄?
归来心魄为动荡,晓梦月落春山空。
手中仙人九节杖,每恨胜景不得穷。
携壶重来岩下宿,道人已约山樱红。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