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出自唐代岑参的《送杨子》
译文满树的梨花就像积雪那样洁白,千万条的杨树叶恰似那缕缕青烟。
赏析此句对仗工整,诗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梨花喻雪,杨叶似烟,给人无尽的想象,流露出诗人为友人饯别时候的不舍之情。
原文
岑参《送杨子》
斗酒渭城边,垆头耐醉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添壶酒,临岐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家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渭城边上我们纵酒言别,在酒坊里长醉而不能入眠。
满树的梨花就像积雪那样洁白,千万条的杨树叶恰似那缕缕青烟。
惜别间我们饮尽了壶中的美酒。临分别时,送上策马的长鞭。
盼望着你到达颍上,那时候新月也应该变圆了。
注释
斗:计容积的量器,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这里形容饮酒之多。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垆头:酒坊,酒家。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佳作,诗人既融情于酒,又寄情于景。雪、杨叶、马鞭、佳酿与新月,皆是承载送别意蕴的经典意象。雪花清冷,多见于寒冬;梨花温润,盛开于暖春。诗人以雪喻梨花,期盼自己的满腔深情能如春日梨花般真挚温暖,既藏着对友人的依依不舍,更暗含对友人豪迈豁达的美好祝愿。
首联 “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刻画了送别的地点与酒宴的热闹氛围。诗人以友人的目的地起兴,笔锋宕开,铺陈叙写。李白在送别宴席上喝得酩酊大醉,这既是对友人的深切不舍,也尽显李白的豪放性情。
酒是李白诗歌中的重要母题,他的情感或因酒而生,或借酒排遣,酒早已成为李白诗歌的标志性意象。“花间一壶酒,独
创作背景
这首
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
李白三十岁初上长安时期。所送者不知何人,可能是作者新交的朋友,远游京城不遇而暂且返回故乡。其人未受特别的摧折,而李白又正当意气风发的盛年,所以此诗别而不伤。一说,此诗为
岑参居长安期间,在渭城为友人杨子送行时所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高文,王刘纯选注. 高适岑参选集[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256.
2、
(唐)高适,(唐)岑参著;涂元渠选注. 高适岑参诗选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94.
3、
杨嘉仁著. 随缘居诗词评论集[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16:130-132.
简析
《送杨子》是一首五言律
诗。诗的首联写送别畅饮,可见诗人与友人的忘形之态;颔联写阳春美景,正宜醉心;颈联进一层临别劝酒赠鞭,一片慰情;尾联悬想友人到家时正逢月圆,更表现出羡慕欣悦的送人之情。全诗通俗和工丽结合,真情与想象相融,感情明快略带怅惘、真挚感人。
岑参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省新野县)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后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414篇诗文 ► 502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