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公子哥儿和小姐们都到哪儿去了,楼台上月光明亮,夜空中只有燕子叽叽叫。
注释檀郎谢女:泛指游玩赏花的贵族青年男女。楼台:当年观花处。
赏析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牡丹的被遗弃,又通过设问点明了题意,“眠何处”三字,说明“檀郎谢女”们均非正式夫妻,也没有固定阃阁,是一群“野鸳鸯”;一个“眠”字,传神地勾勒出了王公贵族荒淫无耻的丑态,揭示了其肮脏卑鄙的精神世界。
译文
莲枝还没长成形,秦蘅已经枯萎,贵族们骑着马驮着金子,来挖掘牡丹。
将牡丹栽种在半月形的花盆里,用清水浇灌芳香的泥土;一夜之间,绿色的花苞就迎着拂晓绽放了。
园子里烟雾缭绕,牡丹像醉后低语的美人;到了傍晚,花瓣已经松散,蝴蝶也渐渐稀少。
老一代贵族渐渐逝去,牡丹枝叶仍在,风吹过枝叶,仿佛奏响了《蜀国弦》的曲调。
夜幕降临,遮花的帷帐渐渐昏暗,宴席已散,粉雕玉琢的花儿也开始蔫败萎凋。
当年赏牡丹的贵族青年男女,如今长眠在何处?只有月光笼罩的楼台,夜里有燕子在低声呢喃。
注释
莲:指水中荷花。
秦
前四句描绘牡丹的栽种与绽放场景。“莲枝未长秦蘅老”,秦蘅同为香草,此句指明时节已是暮春;“走马驮金” 体现牡丹售价高昂,“斸” 即挖掘,此处 “春草” 代指牡丹。“水灌香泥却月盆”,说明牡丹的栽种环境是香泥与却月形(半月状)的花盆;“一夜绿房迎白晓”,“绿房” 代指花苞,“迎白晓” 意为花苞迎着黎明绽放。
中间四句既写牡丹花期短暂,也暗喻贵族富贵难以长久。“美人醉语园中烟,晚花已散蝶又阑”,前半句写牡丹盛开时国色天香、娇艳动人,恰似娇媚美人在园中烟霭间嫣然欲语;但这般美景转瞬即逝,牡丹黎明开放,傍晚便花瓣散落、蝴蝶散尽,极力凸显繁华景致的短暂。“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
参考资料:完善
牡丹,国色天香,素有“花中王”之誉,被看作是富贵的象征。中唐时代,长安贵族玩赏牡丹之风极盛。风气如此,当时诗人多有咏叹之作,最著名的是白居易的《买花》和李贺这首《牡丹种曲》。
此诗首四句是写买花和精心培植的情景:“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劚春草。水灌香泥却月盆,一夜绿房迎白晓。”莲枝中通外直,其花清香四飘,虽出于污泥而不染,历来被目为清高自好的君子之花。秦蘅花虽不足观,但芳馨远溢,一向被誉为芳洁内修的花中君子。首句,诗人不直写牡丹,却以“莲枝”、“秦蘅”为陪衬。不言帝城春暮,却说莲枝尚未出水,秦蘅已经凋谢。这就不仅准确而形象地点明了牡丹开放的时节,而且通过高洁之花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