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

出自唐代李贺的《牡丹种曲

译文公子哥儿和小姐们都到哪儿去了,楼台上月光明亮,夜空中只有燕子叽叽叫。

注释檀郎谢女:泛指游玩赏花的贵族青年男女。楼台:当年观花处。

赏析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牡丹的被遗弃,又通过设问点明了题意,“眠何处”三字,说明“檀郎谢女”们均非正式夫妻,也没有固定阃阁,是一群“野鸳鸯”;一个“眠”字,传神地勾勒出了王公贵族荒淫无耻的丑态,揭示了其肮脏卑鄙的精神世界。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原文

李贺 李贺牡丹种曲

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斸春草。
水灌香泥却月盘,一夜绿房迎白晓。
美人醉语园中烟,晚华已散蝶又阑。
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
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
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莲枝还没长成形,秦蘅已经枯萎,贵族们骑着马驮着金子,来挖掘牡丹。
将牡丹栽种在半月形的花盆里,用清水浇灌芳香的泥土;一夜之间,绿色的花苞就迎着拂晓绽放了。
园子里烟雾缭绕,牡丹像醉后低语的美人;到了傍晚,花瓣已经松散,蝴蝶也渐渐稀少。
老一代贵族渐渐逝去,牡丹枝叶仍在,风吹过枝叶,仿佛奏响了《蜀国弦》的曲调。
夜幕降临,遮花的帷帐渐渐昏暗,宴席已散,粉雕玉琢的花儿也开始蔫败萎凋。
当年赏牡丹的贵族青年男女,如今长眠在何处?只有月光笼罩的楼台,夜里有燕子在低声呢喃。

注释
莲:指水中荷花。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前四句描绘牡丹的栽种与绽放场景。“莲枝未长秦蘅老”,秦蘅同为香草,此句指明时节已是暮春;“走马驮金” 体现牡丹售价高昂,“斸” 即挖掘,此处 “春草” 代指牡丹。“水灌香泥却月盆”,说明牡丹的栽种环境是香泥与却月形(半月状)的花盆;“一夜绿房迎白晓”,“绿房” 代指花苞,“迎白晓” 意为花苞迎着黎明绽放。

  中间四句既写牡丹花期短暂,也暗喻贵族富贵难以长久。“美人醉语园中烟,晚花已散蝶又阑”,前半句写牡丹盛开时国色天香、娇艳动人,恰似娇媚美人在园中烟霭间嫣然欲语;但这般美景转瞬即逝,牡丹黎明开放,傍晚便花瓣散落、蝴蝶散尽,极力凸显繁华景致的短暂。“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唐贞元、元和之际,京都贵族赏玩牡丹成风,为此挥霍大量金钱。唐李肇《国史补》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岁暮,车马若狂,以不耽乐为耻。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值数万者。”李贺写下这首诗对此事进行了嘲讽。

参考资料:完善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54-156

赏析二

  牡丹,国色天香,素有“花中王”之誉,被看作是富贵的象征。中唐时代,长安贵族玩赏牡丹之风极盛。风气如此,当时诗人多有咏叹之作,最著名的是白居易的《买花》和李贺这首《牡丹种曲》。

  此诗首四句是写买花和精心培植的情景:“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劚春草。水灌香泥却月盆,一夜绿房迎白晓。”莲枝中通外直,其花清香四飘,虽出于污泥而不染,历来被目为清高自好的君子之花。秦蘅花虽不足观,但芳馨远溢,一向被誉为芳洁内修的花中君子。首句,诗人不直写牡丹,却以“莲枝”、“秦蘅”为陪衬。不言帝城春暮,却说莲枝尚未出水,秦蘅已经凋谢。这就不仅准确而形象地点明了牡丹开放的时节,而且通过高洁之花的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牡丹种曲》是一首七言古。此诗前四句点明是暮春时节,写牡丹的栽种和开花;中间四句既写花期不久,亦写贵族富贵不常在;后四句接上文,继续借物寓人,以花写人。全诗选材角度新颖、小中见大、内涵邃深,讽刺意味浓烈,以典型的艺术形象深入揭示了统治者日掷千金、挥霍无度、剥削敲榨人民的腐朽生活本质。
李贺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长吉体”诗歌的开创者,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元和十一年(816年),李贺强撑病躯,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诗作,不久病卒,时年二十七岁(一说二十四岁)。► 252篇诗文 ► 665条名句

猜您喜欢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