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出自唐代李白的《登峨眉山

译文蜀国有很多仙山,但都难以与绵邈的峨眉相匹敌。

注释邈:渺茫绵远。

赏析此句突出峨眉山在蜀中尤为名胜,无与伦比。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原文

李白 李白登峨眉山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蜀地仙山众多,却没有一座能比得上峨眉山的绵远奇绝。
试着登上峨眉山漫游观赏,它那独一无二的奇异风光,哪里能尽数赏遍。
青苍的山峰连绵舒展至天边,色彩斑斓得宛如一幅精心绘制的画作。
悠然登上峰顶赏玩紫霞,仿佛真的习得修仙之道,踏入仙境。
我于云端吹奏玉箫,在山石间弹奏宝瑟。
我素来心怀修道学仙的心愿,从今往后便舍弃世俗的欢愉。
脸上仿佛已沾染烟霞清韵,尘世的牵绊竟在刹那间消散无踪。
若有幸遇见仙人骑羊子,便与他携手并肩,凌越白日,共赴仙乡。

注释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因两山相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这首五言古体诗格律规整、结构严谨,全诗十六句分为四段,每段四句,押入声质韵且一韵贯穿始终。四段首句均以平声字收束,音调上自带振音激响之效,读来铿锵有力。诗歌以登览峨眉山为线索,从写景到抒情,再到出世之思,层层递进,将自然奇景与个人情志深度交融。

  首段开门见山,凸显峨眉山的独特地位——蜀地仙山林立,却无一座能与峨眉山的绵远奇绝相匹敌。诗人直言“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既点出初次登临、欲遍赏古迹名区的期待,又以“绝怪”二字形容峨眉山岩壑幽深、景象万千,暗叹其胜景难以尽数探寻,为后文的登览体验埋下伏笔。

  第二段聚焦登山所见之景与所感。“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当作于唐玄宗开元八、九年(720、721年)间。李白二十五岁之前在蜀地,读书游学,先后两次登上峨眉山。据裴斐《李白年谱简编》,开元八年春李白游成都,随即又登峨眉,作《登峨眉山》。据清人黄锡珪《李白年谱》称:“开元九载,白游峨眉,有《登峨眉山》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64-765 .
2、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6-10 .

简析

  《登峨眉山》是一首五言古。此诗开篇写未到峨眉以前对峨眉山的向往;接写峨眉山的景色,抒发诗人探幽访胜的情怀、好道求仙的不羁性格,并写出峨眉山远绝尘嚣的境界。全诗虚实结合、结构严整,通过写登峨眉山时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仙界的向往;该诗虽写寻仙访道,而更多则是诗人追求纯真善美、反对虚伪丑恶的表现。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青莲镇),一说山东人,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1126篇诗文 ► 5967条名句

猜您喜欢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