燧人钻木取火
佚名〔先秦〕
太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实,山居则食鸟兽,衣其羽皮,近水则食鱼鳖蚌蛤,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肠胃。于是有圣人出,以火德王,造作钻燧出火,教人熟食,铸金作刃,民人大悦,号曰燧人。《古史考》
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韩非子》
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鸹,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路史》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太古之初,人类喝露水,吃草木的果实,在山里居住的人则吃鸟兽,用它们的羽毛和皮做衣服穿,靠近水的人则吃鱼鳖河蚌,这些都没有经过火煮熟,很腥臊,很伤害肠胃,很多人因此生病。在这时,出现了一个圣人,钻木取火,教大家做熟食,铸造冶炼金属来制造兵器或刀刃,人们非常高兴,就让他成为天下的王,叫作燧人氏。
百姓吃生的果蔬和蚌蛤的肉,伤害脾胃,所以经常生病。有一个圣人,钻取火,消除了腥臊之味。百姓非常高兴,就让他当天下的王,叫他燧人氏。
传说中有一个国家叫燧明国,那里的人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春夏秋冬,什么叫白日黑夜。国里有棵名叫遂木的火树,屈盘起来,占地面
简析
这几段话分别记载了关于燧人氏发明火的传说。《古史考》选段生动展现了人类从原始生活向文明生活过渡的重要一步,写出火的发明对人类生活具有巨大影响;《韩非子》选段突出火的发明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燧人氏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路史》选段充满奇幻色彩,将燧人发明火的传说与神秘的自然现象相结合,展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想象。
父善游
吕不韦〔先秦〕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芄兰
诗经·国风·卫风〔先秦〕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良狗捕鼠
吕氏春秋〔先秦〕
齐有善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则桎之!”其邻桎其后足,狗乃取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