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旬洁蠲始夙兴,霁色润遍田樾塍。壶天阁路十五里,已有凉樾来杉藤。
盘盘磴道左右折,舆笑交侧疑横肱。琅如联吟客语笑,颲颲众谷相然应。
摄心直造万物表,莽苍但以一气凭。对是山翠转面面,三天门壁穿层层。
俄看突压大山影,不知尽是屯云升。云与全山浩呼噏,肤寸之绿皆云蒸。
半日𢷘云出云上,一瞰万里山窗凭。榑桑若木出檐际,大海积气青光承。
徂徕左翼作阶戺,万峰引带皆昆礽。咫尺天经界垣座,于惟真宰念庶徵。
岁维大和雨旸若,更切育秀于黎烝。是日云光缦绝顶,瑞匝齐鲁环荚登。
昔者周诗鲁詹颂,笺疏讵写高崚嶒。后来李白杜甫辈,但取神秀仙灵称。
发育温仁体峻极,处处帝縡光华凝。纯乎生意塞天地,职司教养宜战兢。
满山是籁奏金石,蔚蓝细写丹霞澄。大块文章视人领,游圣门者谁能胜。
翁方纲(1733-1818年),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顺天大兴(今属北京)人,官至内阁学士。精金石考证,善鉴定碑帖。书法初学颜真卿,后学欧阳询,隶书取法《史晨》《韩仁》诸碑,为清代“翁刘梁王”四大书法家之一。► 3篇诗文
予再莅吴将四载,欲访姑苏如未果。丙子五月廿四日,雨后,自胥江泛舟出日晖桥,观农夫插莳,妇子满田塍,泥滓被体,桔槔与歌声相答,其劳苦殊甚。
迤逦过横塘,群峰翠色欲滴。未至木渎二里许,由别港过两小桥,遂抵如下。山高尚不敌虎丘,望之又一荒阜耳。舍舟乘竹舆,缘山麓而东,稍见村落,竹树森蔚,稻畦相错如乡。山腰小赤壁,水石颇幽,仿佛虎丘剑池。夹道稚松丛棘,薝葡点缀其间如残雪,香气扑鼻。时正午,赤日炎歊,从者皆喘汗。予兴愈豪,褰衣贾勇如猿踏而上。陟其巅,黄沙平衍,南北十馀丈,阔数丈,相会即胥台故址也,颇讶不逮所闻。吾友汪钝翁《记》称:“方石中穿,传为吴王用以竿旌者”。又“矮松寿藤,类一二百年物”。今皆无有。独见震泽掀夭陷日,七十二峰出没于晴云皛淼中。环望穹窿、灵岩、尧峰诸山一一献奇于台之左右。而霸业销沉,美人黄土欲问夫差之遗迹,而山中无人能言之者,不禁三叹。
从山北下,抵留云庵。庵小,有泉石,僧贫而无世法酌泉烹茗以进。山中方采杨梅,买得一筐,众皆饱啖,仍携其馀返舟中。时已薄暮,饭罢,乘风容与而归。
待行者,幼子筠、孙韦金、外孙侯晸。六日前,子至方应该北上,不得与同游。赋诗纪事,怅然者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