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夕阳西斜,淡淡的光亮洒进搭着稀疏苇蓬的小船。我独自吟诵了大半日,却仍未渡江。
或许唯有江面上的鹭鸶,能懂我此刻的心意。它们不时曲起一只脚,静静地单足立在船舷边,仿佛在凝神聆听我的吟诵。
注释
吴松江:又名吴江,即今流经苏州、上海等地的苏州河。
孤吟:独自吟咏。
鹭鸶(lùsī):又叫鸬鹚,一种水鸟。
我意:作者心中所想的心事。
翘足:举足,抬起脚来。
这首小诗以平易简淡的遣词、活泼生动的状物抒情,在“因仍历五代,秉笔多艳冶”的宋初诗坛中显得格外难得,既彰显了独特的艺术价值,更传递出诗人高洁不俗的精神情趣。
诗作开篇两句便勾勒出一幅孤寂冷清却有声的江景图:夕阳西斜,余晖透过稀疏的苇蓬洒进小船,诗人已在江面上独自吟诵半日,迟迟未曾渡江。从蓬顶透下的日光,让诗人知晓黄昏已至;而江面上清晰的吟诵声,既衬出风平浪静、薄雾初临的江面之静,也显露出诗人无意过江、不急于返岸的闲适,更暗藏着无人唱和的孤寂——江面上唯有他一人一舟,冷清之感油然而生。
后两句则以“奇趣”破题,将孤独之情写得妙趣横生。诗人用“唯有”二字重
参考资料:完善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省菏泽市)人。北宋诗人、散文家、大臣。王禹偁世为农家子,9岁能文。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进士,历任成武县(今属山东省菏泽市)主簿、右拾遗等职。献《端拱箴》,又献《御戎十策》,太宗大加称赏。拜左司谏、知制诰,判大理寺。淳化二年(991年)以庐州尼道安诉讼徐铉案受牵连,坐贬商州团练副使,移解州。咸平元年(998年),预修《太祖实录》。时宰相张齐贤、李沆不协,以禹偁议论轻重其间,落知制诰,出知黄州。作《三黜赋》以见志,有“屈于身兮而不屈其道,虽百谪而何亏”之语。咸平四年(1001年),徙蕲州,病卒。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649篇诗文 ► 209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