繖幄垂垂马踏沙,水长山远路多花。
出自宋代宗泽的《早发》
繖幄垂垂马踏沙,水长山远路多花。
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伞盖垂于马后,马蹄踏过黄沙,沙沙作响。远山迢迢,碧水茫茫,沿途遍野皆是野花。
纵观敌我态势,战术方略早已了然于胸。兵马缓缓前行,三军肃静无一丝喧哗。
注释
繖幄:指伞盖。繖,同“伞”,从晋代起,官员出门,仪仗队里都有伞。
策:战术、方略。
徐行:慢速前进。
哗:嘈杂的声音。
参考资料:完善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719-720
2、
钱钟书.宋诗选注:生活 读书 新知 三联书店,2002:192
鉴赏
宗泽作为宋代与岳飞齐名的抗金名将,陆游“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的诗句,早已将二人相提并论。他流传的诗作虽仅二十余首,却多从抗金将领视角反映战事,独具特色,《早发》便是其中广为流传的名篇。
这首诗以一个“静”字立骨,意蕴丰富且层层交织:既有清晨大自然的本真宁静,又有宗泽部队行军的严明肃静,更暗藏激战将至前的沉寂静谧,三者相融,勾勒出一幅鲜活逼真的行军图景。开篇“繖幄垂垂马踏沙”,聚焦行进中的军队:主帅仪仗的伞盖整齐低垂、无声移动,马蹄踏沙的沙沙声,非但不扰人,反而更衬出队伍的整齐肃静。此句以视觉画面传递听觉感受,巧妙凸显出部队纪律严明、战力十足的特质。
创作背景
宗泽为宋哲宗元佑年间进士,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知磁州兼义军都总管,大败金兵。宋高宗
赵构即位后,宗泽任东京(今河南开封)留守,曾多次上书高宗,力主还都,北伐抗金,收复失地,但都被投降派所阻,因而忧愤成疾,临终前还连呼三声“过河”,作下此
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武警贵州总队政治部.军旅回望录:贵州教育出版社,1999.05:第490页
简析
《早发》是一首七言绝句,此
诗描写诗人率军队早晨出发的情景。首句从将帅的角度写行军时军容的严整;次句交待行军路程的漫长和沿途山水的辽阔壮丽;三句写诗人身为将帅的儒雅沉着、韬略在胸;末句从队伍的角度写行军时军纪的严明。全诗语言平实,构成一幅逼真的行军图,从中可以看出一种从容不迫的大将风度。
宗泽
宗泽(1060年1月20日—1128年7月29日),字汝霖,汉族,浙东乌伤(今浙江义乌)人,宋朝名将。刚直豪爽,沉毅知兵。进士出身,历任县、州文官,颇有政绩。宗泽在任东京留守期间,曾20多次上书高宗赵构,力主还都东京,并制定了收复中原的方略,均未被采纳。他因壮志难酬,忧愤成疾,七月,临终三呼“过河”而卒。死后追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号忠简。著有《宗忠简公集》传世。► 34篇诗文 ► 2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