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
出自清代查慎行的《晓过鸳湖》
译文清晨的风催促我挂忱符,春天乘船在江面行驶,两岸长满绿草好像与整个堤岸相平。
注释春芜:春天的草地。岸欲平:即欲平岸。
赏析此句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嘉兴城外春风和畅、春水荡漾、春草繁茂的美景,“催”字将景物和人物的关系联结得更加紧密,接下来写舟行所见,“绿”字用得极为精妙,和“涨”字结合在一起,给人生动鲜明之感。
原文
查慎行《晓过鸳湖》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
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晨风起,催我挂神符;春日乘船江上,两岸绿草齐平堤岸。
长水塘连下三日雨,菜花脉脉清香随春风,阵阵掠过秀州城。
注释
鸳湖:即鸳鸯湖,一名南湖,在今浙江嘉兴南。
春芜:春天的草地。
岸欲平:即欲平岸。
长水塘:位于浙江嘉兴之南,由杭州、海宁一带山区发源,注入鸳湖。
秀州城:即今浙江嘉兴市。吴越置秀州,治所在嘉兴。
参考资料:完善
1、
蔡义江.绝句三百首.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013:293
创作背景
这首
诗作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当时诗人64岁,诗人游春到此,到了晚年,他的心被青春所激动,被乡情陶醉,看到鸳湖的胜景,因而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蔡景仙.清词鉴赏.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111
2、
钱仲联.元明清诗鉴赏辞典·清、近代.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1080
简析
《晓过鸳湖》是一首七言绝句。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嘉兴城外惠风和畅、春草繁茂的景象;后两句写三日雨晴过后,片片油菜田撩拨着诗人内心的乡情。全诗清新秀丽、沁人肺腑,以情韵取胜,诗中咏赞了鸳湖春来之美,同时抒发诗人对鸳湖、故乡的爱恋之情,非常富有情趣。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行舟过秀州为脉络,前两句绘晨景,后两句抒乡情,笔墨简淡却意韵饱满。
前两句“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聚焦清晨舟行之景。首句“催”字为诗眼,既点出“晓风”的清爽沁人,催着诗人早起挂帆,呼应诗题中的时间,也将晓风与诗人的行船动作相连,让景与人自然交融——若非这阵晨风,诗人或许不会如此早便起航。第二句写舟中所见湖岸风光,“绿”字与“涨”字搭配精妙,既赋予湖水碧色的视觉想象,又暗含水势漾动的动感,仿佛那苍翠的水色正漫过岸边春草,让原野与水面近乎齐平。这种以色彩词代指景物的写法,是古典诗词的经典表现手法,寥寥数字便勾勒出春水生、春草茂的鲜活画面。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105篇诗文 ► 36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