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正月崇让宅

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
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
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
背灯独共馀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重门深锁,庭院幽深,小径青苔遍布,游廊曲折、小阁迂回间,我独自寂寞徘徊。
月色含晕迷蒙,料想明晨必有风来;夜露清寒彻骨,不知春花何时才能绽放。
蝙蝠来回飞掠,轻拂帘旌;老鼠翻动窗网,惹得人阵阵惊疑。我通宵辗转,终究难以入眠。
背灯独坐,仿佛在与亡妻轻声对话,不知不觉间,已低声唱起了《起夜来》。

注释
崇让宅:指王茂元住宅。
掩绿苔:指庭中小径久无人行,长满苔藓。
月含晕:《广韵》:“月晕则多风。”王褒《关山月》:“风多晕更生。”
帘旌:即帘箔,布门帘,像旌旗,故称。
窗网:即纱。朱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首诗以崇让宅的荒败为载体,将悼亡妻子的悲痛与宅宇兴衰的时世之慨交织,通篇借景抒情,层层推进,把凄婉迷离的心境融于每一处景致描写中。

  首联先勾勒崇让宅的荒凉现状:重门紧锁,青苔掩没小径,往日热闹的回廊楼阁因空寂无人,更显幽深。可这宅院曾有过繁华温馨的过往——亭台池榭、桃竹荷花相映成趣,更有水亭月幌下,诗人与妻子联袂吟诗的亲切记忆。今昔对比的强烈冲击,被诗人用“密”“掩”“深”“迥”等字层层渲染,尽数凝在“此徘徊”三字里:寻寻觅觅间,恍恍惚惚中,那份若有所失的怅惘,无需多言便已溢出纸面。

  颔联将目光转向室外,聚焦月下之景:月晕朦胧,似已预示明日又起寒风;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李商隐到泾州(甘肃泾川县)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王茂元爱怜其才,把女儿嫁给了他。夫妻伉俪情深,但大中五年(851),王氏病故。人黯然神伤,哀思绵延。作者李商隐在大中十一年(857)正月又回到了洛阳崇让宅,想起来亡妻,便作此诗以悼念。

参考资料:完善

1、 杨立群.唐宋诗词选析.北京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年:135-137页

简析

  《正月崇让宅》是一首七言律。此诗首联扣住题中“崇让宅”,描写宅子的荒凉冷落,伤心惨目;颔联扣住题中“正月”,写正月的寒凉凄冷,用环境的凄凉,烘托诗人心境的凄凉,带有浓厚的伤悼之情;颈联由室外环境转入室内景色,以动写静,突出了诗人的寂寞孤独;尾联不说诗人自己忆念妻子,却说亡妻思念自己,从对方着笔,臆想之态毕现,更见思念之苦之深。全诗运用由景见情的手法,通过环境描写衬托渲染感情,情感真切,感人至深。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后随祖辈移居荥阳(今河南省郑州市),晚唐时期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603篇诗文 ► 858条名句

猜您喜欢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