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我正陷于行宫兴废的沉思之中,微风吹来,明月当空,古渡上响起了悠扬的渔歌声。
注释行人:远行之人,指诗人自己。广陵:指今扬州,隋炀帝曾三次来此游玩,此处代指行宫。
赏析此句以景语结情,既切合咏“炀帝行宫”之意,又扣紧讽晚唐当世之旨,诗人沉思之际,古渡明月下,又传来了阵阵渔歌,所思内容便留待读者去想象,去咀嚼。
译文
这里曾是御驾亲临之地,如今却一片萧然,浮云流水间,一代王朝已然销声匿迹。
美人们香消玉殒,满腹怨恨化入芳草,随东风生长蔓延,昔日行宫如今断垣残壁、满目疮痍,凄凄芳草无言诉说着炀帝当年的荒淫残忍。
夕阳西下,水面烟波浩渺,满眼凄迷,行宫前残存的几棵柳树没了往日风姿,枯枝败叶在风中萧索摇曳。
我正沉思行宫兴废,微风忽至,明月升空,古渡传来悠扬的渔歌声。
注释
炀帝:即隋炀帝杨广,隋朝第二代皇帝。
翠辇:皇帝的车驾。辇:原是车名,秦汉后特指皇帝坐的车。
香销:指美女之死。
空:空有,无人欣赏。
这首诗借咏隋炀帝行宫讽谕时政,将历史咏叹与实景描摹巧妙结合。首联“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以反诘句陡峭开篇,“此地”即指炀帝行宫——当年炀帝在此沉迷美色、滥杀无辜,极尽荒淫残暴。可曾几何时,广袤江山便付诸东流。人们常说“浮云流水”转瞬即逝,却不及隋炀帝王朝覆灭的迅速,“竟如何”三字将对昏君速亡的嘲弄尽藏其中,这种寓严肃批判于调侃的笔法,尤为警策。
颔联转而控诉炀帝的罪行,“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的精妙之处,在于实景与寓意的交融。从实景来看,行宫早已破落荒凉,空无一人;而透过这景象,炀帝的荒淫残暴更清晰可见。“香销”写南国美人香消玉殒,为满足一己淫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