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周邦彦的《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
译文柳眉是那样的秀美,只有妩媚的春山能与之比美,可惜它却皱得紧紧的。别让泪水打湿了花枝,使花儿也像人一样消瘦。
注释可怜:可惜。长皱:指经常愁眉不展。湿:沾湿,打湿。
译文
柳眉秀美,唯有妩媚春山可媲美,只可惜紧蹙难舒。莫让泪痕沾湿花枝,免得花儿也如人般消瘦。
知音难觅,她那清亮圆润的玉箫声,已然久未听闻。若想知晓她为何日日倚栏发愁,便去问长亭前的柳树便是。
注释
一落索:《词谱》卷五:“欧阳修词,名《洛阳春》。张先词,名《玉连环》。辛弃疾词,名《一络索》。”按贺铸词,有“初见碧纱窗下绣”句,名《窗下绣》。清吴绮词,名《玉联环》。毛本注云:“《清真集》作《洛阳春》。”按:《六一词》有《洛阳春》词,即此调,又名《玉联环》,皆北宋之旧名。《词统》作《一络索》。双调46字。上、下阕各23字4句3仄韵。
可怜
参考资料:完善
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曾以“周旨荡”贬评周邦彦词,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报刊杂志里,类似的抑斥之语亦不鲜见。但事实上,《清真集》中归入“春景”类的闺情词作,多情感真挚、内容丰盈,且以委婉含蓄的笔调别开生面,本文赏析的这首小令便是其中代表。
词作开篇先绘女子容貌:“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以“春山”喻眉本是古典诗词常见手法,五代冯延巳便有“低语前吹频转面,双眉钦恨春山远”之句,而周邦彦却以“争秀”二字翻出新意——不再是眉如青山的静态描摹,而是让女子之眉主动与春山比秀,甚至更胜一筹。“争”字以动写静,让眉眼的灵动跃然纸上,远比“淡淡春山”“淡扫蛾眉”等陈旧表述鲜活。紧随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