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帘沽酒看梅花。
出自宋代吴文英的《西江月·丙午冬至》
添线绣床人倦,翻香罗幕烟斜。五更箫鼓贵人家。门外晓寒嘶马。
帽压半檐朝雪,镜开千靥春霞。小帘沽酒看梅花。梦到林逋山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冬至夜,贫苦人家的妇女坐在绣床前熬夜刺绣。虽已疲惫不堪,却仍添上丝线继续忙活,唯一能体现冬至的,是燃起一束敬神的信香,袅袅青烟斜飘向天际。富贵人家则彻夜箫鼓齐鸣,欢庆冬至。来宾的马匹拴在门外的拴马桩上,五更天的晓寒难耐,马儿扬蹄昂首,高声嘶鸣。
帽檐下露出斑白的发丝,镜中却映出桃花般的醉容。在帘内惬意地饮酒赏梅,醉梦中仿佛置身孤山,悠然游赏着遍野梅花。
注释
五更:指一夜。
朝雪:这里指已斑白的头发。
创作背景
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年),
吴文英四十七岁,在杭州作此词。这首词记述词人于丙午年冬至节的情景。冬至凌晨,人人忙于往来拜贺,但词人却因独寂而显得特别清闲,坐在帘内饮酒赏花,心已飞到孤山林和靖梅园去了。
参考资料:完善
1、
赵慧文,徐育民·《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下》:中国书店,2007
简析
词的上片为贫富对比,写出贫寒之家冬至夜仍需通宵干活,妇女坐在绣床前漏夜刺绣,而富贵人家彻夜箫鼓不绝以示庆贺,贫富对比,反映出当时社会上的不平等;下片述己过冬至夜的情景,词人舒适地在帘内边饮酒赏花,醉梦中好象到了孤山下去游赏梅花一样,这说明词人虽属“寒士”,终是有酒度岁也。这首词以对比来抒情,兼之自嘲之意在其中,写出节序的变化以及那份“寒冷之气”。
赏析
这是一首勾勒南宋冬至节令风俗的词作,以鲜明对比、寒暖交织的笔触,将景事、心境与节候之变融为一体,既具强烈画面感,又饱含细腻情致,读来耐人寻味。
上片聚焦冬至当日的典型景事,以细节勾勒节令氛围,还巧用倒装手法——先写冬至后的情景,再回溯节日本身。开篇“添线绣床人倦”,点出冬至后白昼渐长、女工始添绣线的习俗,以一个具象场景点明节令到来;紧接着“翻香罗幕烟斜”,“翻”“斜”二字传神描摹出敬神信香袅袅飞升的姿态,尽显节日的静谧仪式感。随后笔锋一转,“五更箫鼓贵人家,门外晓寒嘶马”,以“声画并茂”的写法,刻画贵族之家庆贺冬至的热闹:五更天晓寒未散,箫鼓齐鸣不绝,门外马匹不耐严寒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376篇诗文 ► 1563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