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西江月·丙午冬至

吴文英 吴文英〔宋代〕

添线绣床人倦,翻香罗幕烟斜。五更箫鼓贵人家。门外晓寒嘶马。
帽压半檐朝雪,镜开千靥春霞。小帘沽酒看梅花。梦到林逋山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冬至夜,贫苦人家的妇女坐在绣床前熬夜刺绣。虽已疲惫不堪,却仍添上丝线继续忙活,唯一能体现冬至的,是燃起一束敬神的信香,袅袅青烟斜飘向天际。富贵人家则彻夜箫鼓齐鸣,欢庆冬至。来宾的马匹拴在门外的拴马桩上,五更天的晓寒难耐,马儿扬蹄昂首,高声嘶鸣。
帽檐下露出斑白的发丝,镜中却映出桃花般的醉容。在帘内惬意地饮酒赏梅,醉梦中仿佛置身孤山,悠然游赏着遍野梅花。

注释
五更:指一夜。
朝雪:这里指已斑白的头发。

创作背景

  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年),吴文英四十七岁,在杭州作此词。这首词记述词人于丙午年冬至节的情景。冬至凌晨,人人忙于往来拜贺,但词人却因独寂而显得特别清闲,坐在帘内饮酒赏花,心已飞到孤山林和靖梅园去了。

参考资料:完善

1、 赵慧文,徐育民·《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下》:中国书店,2007

简析

  词的上片为贫富对比,写出贫寒之家冬至夜仍需通宵干活,妇女坐在绣床前漏夜刺绣,而富贵人家彻夜箫鼓不绝以示庆贺,贫富对比,反映出当时社会上的不平等;下片述己过冬至夜的情景,词人舒适地在帘内边饮酒赏花,醉梦中好象到了孤山下去游赏梅花一样,这说明词人虽属“寒士”,终是有酒度岁也。这首词以对比来抒情,兼之自嘲之意在其中,写出节序的变化以及那份“寒冷之气”。

赏析

  这是一首勾勒南宋冬至节令风俗的词作,以鲜明对比、寒暖交织的笔触,将景事、心境与节候之变融为一体,既具强烈画面感,又饱含细腻情致,读来耐人寻味。

  上片聚焦冬至当日的典型景事,以细节勾勒节令氛围,还巧用倒装手法——先写冬至后的情景,再回溯节日本身。开篇“添线绣床人倦”,点出冬至后白昼渐长、女工始添绣线的习俗,以一个具象场景点明节令到来;紧接着“翻香罗幕烟斜”,“翻”“斜”二字传神描摹出敬神信香袅袅飞升的姿态,尽显节日的静谧仪式感。随后笔锋一转,“五更箫鼓贵人家,门外晓寒嘶马”,以“声画并茂”的写法,刻画贵族之家庆贺冬至的热闹:五更天晓寒未散,箫鼓齐鸣不绝,门外马匹不耐严寒

展开阅读全文 ∨
吴文英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376篇诗文 ► 1563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江仙·千里潇湘挼蓝浦

秦观 秦观〔宋代〕

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贺新郎·夏景

苏轼 苏轼〔宋代〕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暗香横路雪垂垂。晚风吹。晓风吹。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毕竟一年春事了,缘太早,却成迟。
未应全是雪霜姿。欲开时。未开时。粉面朱唇,一半点胭脂。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淡,有谁知。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