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

出自唐代岑参的《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译文酒泉太守持剑翩翩舞起,高堂置酒夜间鼓声敲击。

注释酒泉:郡名,即肃州,今甘肃酒泉。高堂:指高大的厅堂。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原文

岑参 岑参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
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

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
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归叵罗。
三更醉后军中寝,无奈秦山归梦何。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酒泉太守擅长剑舞,高堂中设宴,夜间鼓声阵阵。
一曲胡笳吹得人肝肠寸断,座中众人相对无言,泪落如雨。

琵琶与长笛曲曲相互应和,羌地少年、胡族孩童一同放声歌唱。
烧烤了整只牛,烹煮了野生骆驼,交河的美酒斟满了酒杯。
三更醉后在军中安睡,奈何梦中总萦绕着归向秦山的情思,难以排遣。

注释
酒泉:郡名,即肃州,今甘肃酒泉。
高堂:指高大的厅堂。
胡笳:古代管乐器。
胡雏:即胡儿。
浑:全。
炙(zhì):烧烤。
犁牛:杂色牛。
叵(pǒ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两篇诗作描绘的是宴会场景与醉后的思乡之情。

  这是一场极具边地风情的军中宴席。第一首诗开篇两句,既点明宴席的时间与地点,又以 “剑舞”“击鼓” 勾勒出军旅宴席的独特风貌,渲染出边地酒会的浓烈氛围,为后文的 “醉” 埋下伏笔。随后两句描写席间胡笳声奏响,令人热泪盈眶。为何会 “泪如雨”,诗句并未明说,但字里行间暗藏慷慨悲壮的情调,这般氛围也为 “醉” 铺垫了基础。《全唐诗》将前四句单列作一首七言绝句,并非无由,这四句能构成一幅完整的情景交融图景,在这组诗作中还起到了统摄全篇的作用。

  第二首诗的前四句刻画宴席间的情景,上两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乐曲,下两句从视觉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唐肃宗至德二裁(757),岑参离开边塞东归。过酒泉,酒泉太守置酒相待,这篇作品即是记叙此次宴会之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68-270

简析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是一组七言古,这两篇诗作记叙的是宴会的场面和醉后的归思。第一首诗前两句点出酒会及其时间地点,后两句写席间胡笳声起,催人泪下,写出了戎旅之间的酒会特色,点染着边地酒会的气氛;第二首诗的前四句写宴席间情景,后两句写醉后梦中归家,描写十分真切。这两首诗勾划出一幅完整的、情景交融的意境,格调慷慨悲凉。
岑参

岑参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省新野县)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后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414篇诗文 ► 502条名句

猜您喜欢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