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苏轼的《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二》
译文梦里向往云山的那颗心像鹿一样奔跑,可现实里的自己就像将被扔进锅里煮的鸡。
赏析诗人以“心似鹿”、“命如鸡”的生动比喻,将囚徒的惶恐绝望刻画得入木三分,"梦绕云山"与"魂飞汤火"形成强烈反差,既展现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又凸显牢狱之灾的残酷。
译文
寒霜之气让御史台狱的夜晚更加凄楚寒凉,风吹动了檐角上的铃铎发出阵阵声响,月亮渐渐向天边下落。
梦里向往云山的那颗心像鹿一样奔跑,可现实里的自己就像将被扔进锅里煮的鸡。
眼前浮现出我的孩子们的面容,身后只有草蓑,我这样贫穷愧对跟自己受苦多年的妻子了。
我死后埋葬在哪里呢?汉代的朱邑曾在桐乡为吏,因深受百姓爱戴,被葬在桐乡,我也希望自己能葬在浙西一带。
注释
柏台:又称作乌台,御史台前种了许多柏树,乌鸦经常栖息在树上面,于是老百姓将御史台叫作乌台。
琅挡:铃铎。
牛衣:给牛抵御寒冷的草蓑。
神游
参考资料:完善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狱中过着凄苦的生活,也抒发了对家人的深切思念。这两首诗意境悲凉,情感真挚,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尤为动人。
诗的前两句刻画御史台内阴风阵阵的萧瑟环境,苏轼在阴冷孤寂的牢房中难以入眠,一想到将要面对刽子手的场景,便心惊不已。
第三、四句中,诗人以 “命如鸡” 的比喻,道出自己命运任人摆布的无奈与悲痛。这声叹息出自品格高洁之人,无论身处何种境遇、何时何地,苏轼始终坚守着对自由与自我的追求,秉持着坚定的人格。
第五、六句里,苏轼自认罪孽深重、难以赦免,此时他愈发思念家中孩儿,只盼望孩子们才华与能力平凡就好,能平安快乐才是最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787篇诗文 ► 4824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