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永遇乐·长忆别时

苏轼 苏轼〔宋代〕

孙巨源以八月十五日离海州,坐别于景疏楼上。既而与余会于润州,至楚州乃别。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与太守会于景疏楼上,作此词以寄巨源。

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
今朝有客,来从濉上,能道使君深意。凭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而今何在?西垣清禁,夜永露华侵被。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八月十五日孙巨源离海州前,我曾在景疏楼为他饯行。不久后我们又于润州重逢,相伴至楚州方再别。十一月十五日我归海州,与太守同登景疏楼,念及巨源兄,遂作此词寄赠。

我常忆及分别之时,同坐景疏楼,月色如水。共饮美酒,同唱清歌,奈何友人难留,唯有月光伴你远赴千里。自你离去已逾三月,月圆三度,今日又逢月圆。我独酌月下,冷冷清清,无人共醉;卷起珠帘,凄然望得月影,伴月终夜无眠。
今日有客自濉水来,告知你亦念我深切。你的相思泪滴入清淮,随水汇入沧海。如今你身处何方?或是在中书省,或是在宫中,漫漫长夜,露水沾湿衣被。此时你若在回廊望月,想来也在暗中念我。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熙宁七年(1074年)十月十五日,苏轼在赴任密州太守的路途中,到达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海州陈太守在景疏楼为其接风。三个月前,苏轼的好友、原海州太守孙巨源离任时,亦曾在这里与群僚告别。十月十五,巨源已到汴京履新,苏轼便于席上作此词寄之。

参考资料:完善

1、 陈如江编注·一蓑烟雨任平生 东坡词: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08

赏析

  此词为怀友之作,专为寄托对孙巨源的思念而写,通篇以“月”为抒情脉络,串联起两地相思,艺术表达别具一格。

  词的上片以想象落笔,从巨源当初离别海州的情景展开。开篇三句先勾勒景疏楼饯别之景,彼时“明月如水”,月色漫洒间衬出离别氛围;继而“美酒”三句转向巨源启程之后,写明月似有情意,一路“随人千里”,伴其远行;随后六句又写别后时光——已历三度月圆,词人设想巨源旅途孤单,无人同醉,唯有明月相伴,映着身影彻夜无眠。这几层情景层层递进,情境鲜活如在眼前,却皆出自词人的想象,全从对方月下的心理感受落笔。表面看是在刻画巨源的境况,实则暗藏词人自身深切的怀人之情。

  过片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该词上片由设想巨源当初离别海州时写起,以月为抒情线索展开回忆,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下片通过对周围景象的描写,更加渲染了词人内心的思念以及回忆。全词通过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将词人内心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两人之间深挚的友谊,具见言外。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787篇诗文 ► 482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

晏殊 晏殊〔宋代〕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琤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苏轼 苏轼〔宋代〕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萧萧 一作:潇潇)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墨梅

张嵲 张嵲〔宋代〕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