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
范成大〔宋代〕
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
窗下日长多得睡,尊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荒芜的园子冷落凄清, 我懒得去寻游观赏;燕子、黄莺不管人的心情而只顾自家欢乐。
白天愈来愈长,正好在窗下多睡一会儿;酒樽前花儿已经凋谢,不能再激发诗情。
我久已老(梦不见周公),只落得两鬓蓬乱;弃官回乡吧,跟一竿钓丝相伴。
可以想见竹篱东面,春水已经涨满;柳丝低垂的岸边,小船儿正孤单地摇晃。
注释
追随:追寻赶趁。
各自私:这里是说燕子、黄莺不管人的心情而只顾自家欢乐。
樽(zūn):这里指酒樽。
不供诗:不能提供诗的题材,不能激发诗情。
吾衰久矣:《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春。淳熙五年六月,范成大参知政事仅两个月,便因与孝宗政见不合而落职,回到故乡吴县,于是诗人怀着难遇明主想要隐退的心情写下了这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陈衍选编.宋诗精华录全译 (下) (修订版):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3:第659页
赏析
这首诗颈联所谓“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反映的就是既然难遇明主,退隐才是正路的思想。其余各联首颔两联说荒园萧瑟、花鸟不通人情,自己也毫无情绪,典型地表现了刚刚从政治核心隐退时难免出现的苦闷消极情绪。转念一想,退隐方是上策(颈联),于是尾联提出:料想春水已涨,小船正停在岸边等待我驾舟泛游呢!全诗写心理活动,写思想情绪的变化,真实而深入;且全用形象的语言,显得含蓄而能尽意,表现了作者很强的艺术功力。
诗起笔描写暮春园景:园中已不再是百花争艳,而是又“荒”又“萧瑟”,可见其春老花残,落英狼藉。“懒追随”,透露出诗人已无游赏之兴。然而这“荒园”毕竟不乏“追随”者。那
简析
《春晚》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先写暮春园景,接着把满怀愁绪,直接抒写出来;而后由“花老”而联想到人老,慨叹当时南宋小朝廷不能振作,也表明自己的高洁情操;末以一幅江南水乡暮春图作结,进一步渲染思归之情。这首抒情诗深沉婉曲,寓愤世之情于暮春之景;诗中描写景物,不作精雕细刻,意会即止;描写心境,也只略现迹象,巧妙用典,使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2267篇诗文 ► 413条名句
春日偶成
程颢〔宋代〕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时人 一作:旁人)
减字木兰花·春月
苏轼〔宋代〕
二月十五夜,与赵德麟小酌聚星堂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绝句
志南〔宋代〕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