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方山子传

苏轼 苏轼〔宋代〕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佯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地区的隐士。他年轻时十分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们也都对他推崇备至。年纪渐长后,他改变了往日的志趣,发奋攻读诗书,希望凭借学识在当时扬名,却始终没能遇到顺遂的机遇。晚年时,他隐居在光州、黄州境内一处叫岐亭的地方,住着茅草屋,吃着素食,不与外界各色人等往来。他不再乘车骑马,也丢弃了读书人的衣帽,常常徒步在山野间行走,没人能认出他的身份。有人见他戴的帽子方方正正且高高耸起,便说道:“这不是古代乐师佩戴的方山冠流传下来的样式吗?”方山子这个名号也因此传开。

  我因被贬官而旅居黄州,一次途经岐亭时,恰巧遇到了他。我惊呼道:“哎呀

展开阅读全文 ∨

文言常识

一、通假字
方山子傥见之欤(傥:通“倘”。)

二、一词多义
1、闻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交往)
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出名)

2、异
余既耸然异之。(对……感到奇怪)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与众不同的)

3、使
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假使)
使骑逐而射之,不获。(让,叫)

创作背景

  元丰三年(1080年),陈慥听说苏轼被放逐而相迎于途中,以后过往频繁。据苏轼自己统计,在黄州四年,他“三往见季常,季常七来见余,盖相从百余日也”(详《岐亭五首》)。两人情至深,故苏轼于元丰四年(1081年)写下此文。

参考资料:完善

1、 朱明伦.唐宋八大家散文 广选 新注 集评 苏轼卷:李宁人民出版社,1996:337-340
2、 周先慎.苏轼散文赏析集:巴蜀书社,1994:167-172

赏析

  这篇赏析围绕《方山子传》的行文逻辑与情感内核展开,改写时将调整叙事节奏,以“主旨提炼—层次解析—细节深挖—情感升华”的脉络重构,既保留核心观点,又优化表达结构与语言质感:

  《方山子传》一文,借苏轼与方山子的旧友重逢及对其人生轨迹的追溯,既生动勾勒出这位隐士特立独行的人格特质与超脱世俗的人生选择,更暗藏作者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与对世道不公的愤懑,字里行间满含对方山子的赞赏之情。文章以由表及里、逐步递进的思路铺陈,分四个段落完成对人物的立体剖析,读来层次分明、意蕴深远。

  文章开篇便以“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破题,看似突兀却极具悬念,自然引发读者双重追问:其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方山子传》是一篇散文,全文分四段进行叙述,层层深人地剖析了方山子其人。第一段概要介绍了方山子的身世,言外之意层出不穷;第二段写作者谪官黄州,于偶然之中,路遇方山子;第三段着意刻画方山子往日的英雄气概,与今日际遇形成鲜明对比,流露出对宋统治者的极端不满和怨恨;第四段通过谈方山子家世,解开疑问,他远离尘世,并非不得为官,而是对北宋政权丧失了信心。文中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特立独行性格和人生取向的赞赏,亦是对其自我心志的剖白,凝聚着他对统治者的痛斥与愤恨之意。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787篇诗文 ► 482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岳阳楼记

范仲淹 范仲淹〔宋代〕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淫雨 通:霪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

晏殊 晏殊〔宋代〕

画鼓声中昏又晓。时光只解催人老。求得浅欢风日好。齐揭调。神仙一曲渔家傲。
绿水悠悠天杳杳。浮生岂得长年少。莫惜醉来开口笑。须信道。人间万事何时了。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生查子·金鞭美少年

晏几道 晏几道〔宋代〕

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
消息未归来,寒食梨花谢。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