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岑参 岑参〔唐代〕

皤皤岷山老,抱琴鬓苍然。
衫袖半玉徽,为弹三峡泉。
此曲弹未半,高堂如空山。
石林何飕飗,忽潺窗户间。
绕指弄呜咽,青丝激潺湲。
演漾怨楚云,虚徐韵秋烟。
疑兼阳台雨,似杂巫山猿。
幽引鬼神听,净令耳目便。
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
谁裁青桐枝,縆以朱丝弦。
能含古人曲,递与今人传。
知音难再逢,惜君方年老。
曲终月已落,惆怅东斋眠。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岷山老人头发斑白,抱着古琴两鬓苍然。
衫袖拂过白玉琴徽,为我弹奏三峡流泉。
此曲尚未弹到一半,高堂之上好似空山。
风声飕飕穿过石林,好像就在窗户之间。
手指环绕琴声呜咽,琴弦进出流水潺潺。
幽怨好似楚天浮云,飘渺有如万里秋烟。
更有阳台阵阵细雨,夹杂巫山声声啼猿。
曲调幽深逗引鬼神,琴声纯净动人心弦。
楚客为之愁肠欲断,湘妃为之泪落斑斑。
是谁用那青桐木料,拉上根根红色琴弦?
琴中弹出古人乐曲,乐曲转给今人流传。
知音本来不易再逢,可惜您已到了老年。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之后。岑参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六月抵达嘉州任嘉州刺史,此诗即作于居嘉州时。

参考资料:完善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312-315
2、 谢楚发 等.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2:282-285

赏析

  此诗的开头四句点明题中“罗山人弹三峡流泉”,“皤皤”、“鬓苍然”交代罗山人之“老”,为后文“惜君方年老”一句伏线。

  中间一段写听琴,是诗中最为优美的部分。随着琴声,人们仿佛置身空山之中,耳边时如山中风过,时如声声呜咽,时如流水潺潺,诗人把所见的弹琴动作与所闻的听觉形象融合起来,编织出“秋夕”空山”的意境,用以烘托琴声的幽婉。紧接着,诗中又扣紧“三峡”二字,始而用“楚云”、“秋烟”这样的视觉形象,继而用雨落猿啼这样的听觉形象来描绘三峡风物,境界悠远而又开阔。其“幽”足以“引鬼神”,其“净”足以悦耳目,其悲怨足以使楚客断肠,湘妃落泪,可见曲调之丰富,变幻之迅速,动人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是一首五言古诗。全诗从四个方面着笔:一是直接描写曲调所表现的景物;二是将曲中表现的景物与演奏时的环境搅合在一起,以衬出琴技的高妙;三是凭着丰富的想象把曲调的感人心、泣鬼神的效果形象化;四是将弹琴人的形象与听琴人的感受写进去,以渲染气氛。这首诗描绘了罗山人琴声的高妙动人,并借以抒发知音难遇的惆怅,于挥洒自如中有着鲜明的节奏。

岑参

岑参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省新野县)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后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414篇诗文 ► 502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山行留客

张旭 张旭〔唐代〕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幼女词

施肩吾 施肩吾〔唐代〕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曲江二首

杜甫 杜甫〔唐代〕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花边 一作:苑边)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