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完善
晚唐时期,唐王朝的政治危机不断加深,最终使他走上了陌路。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臣党争食晚唐时期最突出的三大政治问题。政治形势更加恶化,人民生活更加贫困。作者针对晚唐时期封建制度照成无数悲剧的现象作成此词。
参考资料:完善
这首敦煌曲子词,或是一首失恋者的怨歌,或是一首民间怨妇的词作。
前两句写景兼含比兴之意。“天上月” 是思妇隔窗望见的景象。身在屋内仍能看见月亮,说明月亮已升得很高,时已深夜。深夜望月却无法入眠,反倒衬托出思妇因相思而难眠的状态。这三个字写月亮,却融入了时间(深夜)、人物(思妇)以及人物的精神状态(相思)这三个相互关联的意念。“遥望似一团银” 通常情况下,月亮虽不如太阳明亮刺眼,却也晶莹剔透。但思妇所见的月亮,却像一团质地浑朴、色调灰白的银团。这是皎洁的月光透过窗纸映照而来的模样,表现出人身在室内隔窗看月的视觉感受。按照抒情诗抒发人物主观感受的需求,高挂天空的月亮经过人
公权,字诚恳。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元和初,进士擢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李听镇夏州,辟为掌书记。穆宗即位,入奏事,帝召见,谓公权曰:“我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遗,充翰林侍书学士。迁右补阙、司封员外郎。穆宗政僻,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历穆、敬、文三朝,侍书中禁。公绰在太原,致书于宰相李宗闵云:“家弟苦心辞艺,先朝以侍书见用,颇偕工祝,心实耻之,乞换一散秩。”乃迁右司郎中,累换司封、兵部二郎中、弘文馆学士。
文尝思之,复召侍书,迁谏议大夫。俄改中书舍人,充翰林书诏学士。每浴堂召对,继烛见跋,语犹未尽,不欲取烛,宫人以蜡泪揉纸继之。从幸未央宫,苑中驻辇谓公权曰:“我有一喜事,边上衣赐,久不及时,今年二月给春衣讫。”公权前奉贺,上曰:“单贺未了,卿可贺我以诗。”宫人迫其口进,公权应声曰:“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上悦,激赏久之。便殿对六学士,上语及汉文恭俭,帝举袂曰:“此浣濯者三矣。”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帝留而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浣濯之衣,乃小节耳。”时周墀同对,为之股栗,公权辞气不可夺。帝谓之曰:“极知舍人不合作谏议,以卿言事有诤臣风彩,却授卿谏议大夫。”翌日降制,以谏议知制诰,学士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