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游龙门奉先寺

杜甫 杜甫〔唐代〕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虚籁 一作:灵籁)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已经有幸在寺僧的引导下游览了奉先寺,晚上又住在了这寺中。
山北幽谷之中响起了阵阵风声,月光照射着寺院中的林木,撒下了淡淡的光影。
那高耸的龙门山好象靠近了天上的星辰, 夜宿奉先寺,如卧云中,只觉得寒气透衣。
将要醒来之时,听到佛寺晨钟敲响, 那钟声扣人心弦,令人生发深刻地警悟。

注释
龙门奉先寺:龙门即伊阙,俗称龙门山,在河南省洛阳市南,自六朝以来,这里就是佛教胜地,寺院众多,佛事兴盛。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一座石窟,寺中有卢舍那大佛像及石刻群,雄伟壮观,为龙门石窟之首。
招提:梵语,译义为四方,后省作拓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四方之僧为招提僧,四方之僧的住处为招提房。诗人在僧人的陪伴下游赏,晚上就在寺中借宿。诗的题目虽说是游寺,实际上把游赏的过程一笔带过,重点描写夜宿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接下来六句都承接一个“宿”字写景抒怀。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这四句写夜宿的景色。幽暗的山谷中生出阵阵冷风,月光下的林木被风吹得疏影摇动。诗人用一个“散”字描绘林木的动态,可以说是穷形尽相,妙不可言。诗人抬头看,数量繁多的星辰高挂在晴朗明澈的夜空中,仿佛迎面而来。一个“逼”字,也是极富表现力的字眼,生动地展现了星辰直欲向人逼近的那种压迫感。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开元二十四年(736)在洛阳时所作。时年诗人25岁,游览洛阳,夜宿于龙门奉先寺,有感而发,从而写下这首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1页

简析

  《游龙门奉先寺》是一首五言古诗。诗的前两句说明游龙门后住宿于奉先寺,中四句描写夜宿的景色,后两句抒写听到晨钟生发深刻的警悟。全诗借景抒情,语言含蓄,极富表现力。诗中叙写了龙门夜景及若有所悟的心境,表现出诗人青年时期的敏锐感受能力和对佛教的初步认识。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339篇诗文 ► 273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牧童

吕岩 吕岩〔唐代〕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听颖师弹琴

韩愈 韩愈〔唐代〕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凤皇 一作 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紫薇花

杜牧 杜牧〔唐代〕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