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仙游观
韩翃〔唐代〕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初见 一作:下见)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闲 一作:生)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初次来到仙游观,仿佛见到了传说中的 “五城楼”;夜雨刚刚停歇,周围的景物带着几分凄清的意趣。
远处的山色与秦地的树林相连,在暮色中渐渐朦胧;近处的捣衣声阵阵传来,似在告知寒秋来临。
稀疏的青松投下纵横树影,空寂的道坛更显幽静;细草散发着淡淡清香,幽深的小洞透着清雅的气息。
何必再去别处寻觅世外仙境?这人间之中,本就有像 “丹丘” 这样的神仙居所啊。
注释
同题仙游观:一本无“同”字。仙游观:在今河南嵩山逍遥谷内。唐高宗为道士潘师正所建。
五城楼:《史记·封禅书 》记方士曾言:“黄帝时为五层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
赏析
这首诗描写道士的楼观景致,属于一篇游览题咏之作,刻画了雨后仙游观高远开阔又清幽雅致的景致,盛赞道家观宇胜过人间仙境,体现出诗人对道家修行生活的向往。
诗歌前三联刻画了雨后仙游观内外的景致。首联明确时间与地点,紧扣题目中的 “仙游观”,还交代了天气状况。颔联描绘观外的秋夜景象,先写 “望见” 秦地的树木,再写 “听闻” 捣衣的砧声。颈联刻画观内景象,先写高处 “空坛” 的静谧,再写低处 “小洞” 的幽深,点明这里是道士的居所,生动呈现出仙游观宁静雅致的风貌。末联直抒胸臆,引用《远游》中的语句,夸赞此处是神仙居住的丹丘佳地,无需再去别处寻觅,抒发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之
简析
《同题仙游观》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通过对景物的艺术再现,表达了诗人心境的空灵和出世之念。首联点明时地,切题“仙游观”;颔联写观外景物,先是“见”“秦树”,后是“闻”“砧声”;颈联写观内景物,先写高处“空坛”的静,后写低处“小洞”的幽,点明是道士居处;尾联称赞这地方是神仙居处的丹丘妙地,不必再去寻找“方外”之地了。全诗语言清新,文字秀美,韵律和谐,含蓄隽永,极富情趣。
韩翃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170篇诗文 ► 36条名句
晚晴
李商隐〔唐代〕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观放白鹰二首
李白〔唐代〕
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
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
寒冬十二月,苍鹰八九毛。
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万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