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自纪篇·节选
王充〔两汉〕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而行苟离俗,必与之友。性恬淡,不贪富贵。为上所知,拔擢越次,不慕高官。不为上所知,贬黜抑屈,不恚下位。比为县吏,无所择避。常曰:“世可效仿者,莫过孔子。孔子之仕,无所避矣。为乘田委吏,无於邑之心;为司空相国,无说豫之色。忧德之不丰,不患爵之不尊;耻名之不白,不恶位之不迁。世能知善,虽贱犹显;不能别白,虽尊犹辱。处卑与尊齐操,位贱与贵比德,斯可矣。”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王充,会稽上虞人,字仲任。他为人清高持重,交游必定选择朋友,不喜欢随意结交。所结交的人即使地位低微、年纪小,只要行为合乎世俗规范,就必定与他交朋友。他性情恬静淡泊,不贪图富贵。被上司赏识时,即便越级提拔也不羡慕高官。不被上司了解时,即便被贬黜压抑,也不怨恨低位。担任县吏时,从不挑剔回避职责。他常说:“世上值得效仿的,没有超过孔子的。孔子做官时,从不回避职责。他做管理牛羊的乘田、管理仓库的小吏时,没有忧闷的心情;担任司空、相国时,也没有得意的神色。他担忧德行不够丰厚,而不担忧爵位不够尊贵;以名声不显赫为耻,而不厌恶职位不升迁。世上若能识别善行,即便地位卑贱也会显达;若不
简析
王充为人清高持重,交游重行为而非地位,性情恬淡不贪富贵,仕途顺逆皆能保持平和心态,任职不避职责。他以孔子为榜样,主张重视德行而非爵位,强调善行终会显达,若社会无法分辨是非,即便尊贵也会蒙羞,倡导低位者亦当保持高尚操守,体现其重德轻位、崇尚真才的价值观。
王充
王充(27—约97),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今属浙江),他的祖先从魏郡元城迁徙到会稽。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为立论宗旨,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以“气”为核心范畴,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气化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其在主张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以及反叛神化儒学等方面彰显了道家的特质。他以事实验证言论,弥补了道家空说无着的缺陷。是汉代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与发展者。《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 8篇诗文 ► 335条名句
日出入
佚名〔两汉〕
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
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
秋非我秋,冬非我冬。
泊如四海之池,遍观是邪谓何?
吾知所乐,独乐六龙,
六龙之调,使我心若。
訾黄其何不徕下。
古歌
佚名〔两汉〕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从军诗五首·其三
王粲〔两汉〕
从军征遐路,讨彼东南夷。
方舟顺广川,薄暮未安坻。
白日半西山,桑梓有余晖。
蟋蟀夹岸鸣,孤鸟翩翩飞。
征夫心多怀,恻怆令吾悲。
下船登高防,草露沾我衣。
回身赴床寝,此愁当告谁。
身服干戈事,岂得念所私。
即戎有授命,兹理不可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