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沈下贤

杜牧 杜牧〔唐代〕

斯人清唱何人和,草径苔芜不可寻。
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沈下贤所唱的诗,谁能够和得上?他旧居已是杂草满路青苔遍地形迹难寻了。
我在他家乡小敷山下一夜的梦境里,听到溪水如佩环琤琮,看到月光如同他襟怀高洁。

注释
沈下贤:沈亚之(781~832),字下贤,吴兴(今浙江吴兴县)人。元和间进士,官至殿中侍御史,后贬为南康尉。是著名文学家,工诗善文,尤长于传奇小说。
斯人:这人,指沈下贤。清唱:指作诗。和:指和诗。
草径:杂草丛生的小路。苔芜:青苔遍地。不可寻:找不到,指沈下贤旧居遗迹。
小敷山:又叫福山,在湖州乌程县西南二十里,是沈下贤旧居所在地。
水如环佩: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作者杜牧任湖州刺史,在经过沈下贤曾居住过的小敷山时有感而作此诗。沈亚之善作传奇小说。他写的传奇,幽缈顽艳,富于神话色彩和诗的意境,在当时别具一格。李贺、杜牧、李商隐对他都很推重。故诗人杜牧作此诗以表达他对沈下贤的仰慕。

参考资料:完善

1、 刘学锴.唐诗名篇鉴赏:黄山书社,2008:223-224页
2、 杨春俏,吉新宏.中晚唐抒情诗选:南海出版公司,2005年:172页

赏析

  首句“斯人清唱何人和”,以空灵夭矫之笔咏叹而起。句中用一“清”字,使此诗意境的清迥拔俗与文辞的清新秀朗一齐写出。全句亦赞亦叹,既盛赞沈下贤诗歌的格清调逸,举世无与比肩;又深慨其不为流俗所重,并世难觅同调。

  沈下贤一生沉沦下僚,落拓不遇。其生平事迹,早就不为人知。当杜牧来到沈下贤家乡吴兴的时候,其旧日的遗迹已不复存留。“草径苔芜不可寻”,这位“吴兴才人”的旧居早已青苔遍地,杂草满径,淹没在一片荒凉之中了。生前既如此落寞,身后又如此凄清,这实在是才士最大的悲哀,也是社会对他们最大的冷落。“清唱”既无人和,遗迹又不可寻,诗人的凭吊悲慨之意,景仰同情之感,充分地表达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沈下贤》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首句以空灵夭娇之笔咏叹而起,一个“清”字道出沈亚之文辞的轻迥拔俗,也写出其清逸飞灵的人格;次句中诗人寻其旧居不着,惟有青苔杂草,悲凉之情油然而生;末两句是说诗人的梦魂竟在一天晚上来到了小敷山下,在梦境中浮现的是那鸣声淙淙的一脉清流和洁白澄明的一弯素月。此诗一意贯串,笔无旁鹜,凭吊了沈亚之高洁的诗格和人格;既盛赞其诗歌的格清调逸,又深慨其不为流俗所重,并世难觅同调。

杜牧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526篇诗文 ► 456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感遇十二首·其七

张九龄 张九龄〔唐代〕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独不见

李白 李白〔唐代〕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西池。
风摧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中秋

司空图 司空图〔唐代〕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