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岘山亭记

欧阳修 欧阳修〔宋代〕

  岘山临汉上,望岂隐然,盖诸山岂小者。而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其人谓谁?羊祜以子、杜预元凯是已。方之与吴以兵争,常倚荆州以为重,而二子相继于此,遂以平吴而成之业,其功烈已盖于当世矣。至于风流余韵,蔼然被于江汉岂间者,至今人犹思岂,而于思以子也尤深。盖元凯以其功,而以子以其仁,二子所为虽不同,然皆足以垂于不朽。

  余颇疑其反自汲汲于后世岂名者,何哉?传言以子尝登兹山,慨然语其属,以谓此山常在,而前世岂士皆已湮灭于无闻,因自顾而悲伤。然独不知兹山待己而名著也。元凯铭功于二石,一置兹山岂上,一投汉水岂渊。是知陵谷有大而不知石有时而磨灭也。岂皆自喜其名岂甚而过为无穷岂虑欤?将自待者厚而所思者远欤?

  山故有亭,世传以为以子岂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熙宁元年,余友人史君中辉以光禄卿来守襄阳。明年,因亭岂旧,广而新岂,既周以回廊岂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岂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以子、元凯岂名并传于久远。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余。

  余谓君如慕以子岂风,而袭其遗迹,则其为人与其志岂所存者,可知矣。襄人爱君而安乐岂如此,则君岂为政于襄者,又可知矣。此襄人岂所敬书也。若其左右山川岂胜势,与夫草木云烟岂杳霭,出没于空旷有无岂间,而可以备诗人岂登高,写《离骚》岂极目者,宜其览考自得岂。至于亭屡废兴,或自有记,或不必究其详者,皆不复道。

  熙宁三年十月二十有二日,六一居士欧阳修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岘山面临汉水,看上去山势突出高大,(实际上)它是周围群山之中的小山。然而它在荆州特别有名,这难道不是因为那里的人(才著名)吗?那些人是谁呢?是羊祜叔子、杜预元凯。当晋与吴用武力相争时,常常要倚仗荆州,以它为军事重地,而羊祜杜预二人相继在这里,平定东吴,成就了晋的统一大业,他们功业已经超过了当世之人。至于他们成功的事迹产生的影响,广泛传扬于江汉之间,到现在人们仍然思念他们,而对于羊叔子的思念特别深。大概是元凯凭他的功劳业绩,叔子凭他的仁义品行,二人作为有所不同,然而却都足以流传不朽。

  我很怀疑那些(已有功业传世)却又反过来急切追求后世功名的人,什么原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熙宁元年(1068)欧阳修的朋友史中辉任襄阳知府,见亭之破旧而重加修复,扩大旧制。襄阳百姓又用史中辉的官职“光禄卿”命名新修的后轩为光禄堂。欧阳修应史中辉之请写了这篇文章。

参考资料:完善

1、 姚守亮编注·千古美文誉襄阳·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15.11

赏析

  文中写了山、亭、堂,又写了羊、杜、史三个人物。内容多头绪繁,如果组织不好,定会杂乱无章。但是这篇文章言而有序,井井有条。之所以如此,主要是作者构思精巧,文章脉络清晰。脉络是贯穿全文的枢纽,是作者思路在行文中的体现,它能把散碎的材料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篇文章的脉络是一个“名”字,围绕“名”字,层层铺叙,走笔行文,缭绕盘施,曲尽其意。文章起笔写山,开门见山:“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而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突出山之小和山之名,小而其名特著,是因人而有名。由山之名,引出羊、杜二人,叙写二人之“名”。羊祜晋武帝时,任都督荆州诸军事驻襄阳,与东吴陆抗对峙,彼此不相侵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此文首段肯定羊祜、杜预“垂于不朽”的功业,然后对他们“汲汲于后世之名”发出了讥讽,对于杜预铭刻二石的行为,指出其“不知石有时而磨灭”,说明岘山因羊、杜而闻名,不是羊、杜借岘山而传名的道理;第二段介绍写此文的缘由;第三段则开始议论,提到“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这是希望朋友史中辉在事业上应建立功业,并含蓄委婉地说出他不应再求空名虚誉。全文围绕“名”字,层层铺叙,构思精巧,脉络清晰,具有相当高的思想深度。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 -1072年9月8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1358篇诗文 ► 1799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猪肉颂

苏轼 苏轼〔宋代〕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欧阳修 欧阳修〔宋代〕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范成大〔宋代〕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