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诗外传·卷二·节选
韩婴〔两汉〕
鲁监门之女婴相从绩,中夜而泣涕,其偶曰:“何谓而泣也?” 婴曰:“吾闻卫世子不肖,所以泣也。” 其偶曰:“卫世子不肖,诸侯之忧也,子曷为泣也?” 婴曰:“吾闻之异乎子之言也。昔者,宋之桓司马得罪于宋君,出于鲁,其马佚而骣吾园,而食吾园之葵。是岁,吾闻园人亡利之半。越王勾践起兵而攻吴,诸侯畏其威,鲁往献女,吾姊与焉,兄往视之,道畏而死。越兵威者,吴也;兄死者,我也。今卫世子甚不肖,好兵,吾男弟三人,能无忧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鲁国负责看门的官吏的女儿叫婴,和同伴一起辑麻线,到了半夜哭泣,她的同伴问:“为什么哭泣?”婴说:“我听说卫国的世子不贤,所以哭泣。”她的同伴说:“卫国的世子不贤,是诸侯君王所担忧的事,你怎么为这件事哭泣呢?”婴说:“我听说的,和你说的不一样。从前宋国的桓司马得罪了宋国的国君,逃亡到鲁国,他的马逃到我的菜园子里,在菜园里打滚,还吃掉了我园里的冬葵。那一年,我听说种菜的人的人损失了一半的收成。越王勾践起兵攻打吴国,各诸侯国畏惧他的威势,鲁国把女子献给越王,我的姐姐也在其中。我的哥哥前去看望她,在路上遇上危险死了。越国的军队威胁的是吴国,死去哥哥的,是我啊。现今卫国的世子不
简析
本文以春秋时期鲁国城门卫士之女鲁婴为主角,讲述其因卫国世子尚武而忧心战祸波及平民的故事。文中通过鲁婴月夜泣涕的场景展开叙事,借其家族经历揭示战争的无国界性:宋国司马逃亡致家园受损,越王伐吴导致兄长战亡。鲁婴以个人遭遇推衍卫世子好战可能殃及幼弟的逻辑,呈现平民对战争的警觉与反思。故事融合历史典故与生活事例,以微观视角折射宏观动荡,阐释道家“福祸相依”的辩证思想,展现个体命运与家国兴衰的深层关联。
诀别书
卓文君〔两汉〕
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
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悲愁歌
刘细君〔两汉〕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大道之行也
礼记〔两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矜 同: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