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唐多令·寒食

陈子龙 陈子龙〔明代〕

时闻先朝陵寝,有不忍言者。

碧草带芳林,寒塘涨水深。五更风雨断遥岑。雨下飞花花上泪,吹不去,两难禁。
双缕绣盘金,平沙油壁侵。宫人斜外柳阴阴。回首西陵松柏路,肠断也,结同心。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时常听说前朝帝王的陵墓,发生了让人不忍心提及的惨事。

碧绿的野草环绕着长满花草的树林,清冷的池塘里水位涨得很深。凌晨的风雨把远处的山峦都遮蔽了。雨水打落枝头的落花,花瓣上的雨水像泪水一样,这雨、这“泪”,任凭风吹也散不去,都让人难以承受。
双股金线刺绣饰物还在,平坦的沙地上,当年宫人乘坐的油壁车早已被草木掩映。宫人埋葬的墓地外,柳树长得郁郁葱葱,一片阴凉。回头望向西陵那片长满松柏的墓道,想起往昔旧事,真是让人肝肠寸断啊,当年还曾在这里与故人结下同心之愿。

注释
先朝:前朝。此处指朱明王朝。
陵寝:帝王陵墓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此词哀叹故国沦亡,亲友凋零。妍丽哀艳的审美情趣,在天崩地裂的年代里,渗入家国之痛,则转成为幽苦凄恻情韵。藻采丽泽,经血泪之漫,无不蒙上惨色。陈子龙最后三年间的作品表明,“云间”词风将随时代播迁而变衍,如果他不是过早地殉难,必有惊心动魄之创辟大观。此词情意是遥祭传哀,下片换头起三句全从由“闻”而展开的想象景观,本应是祭奠大礼之节令,现今则阴冷凄清一片。这想象和哀思的起点在“五更风雨”的梦断“遥岑”。“雨下飞花”是被推残意象,“花上泪”是附着在凋零败花上的心灵意象。国事已苦,心事更苦,任风雨飘摇,心苦难禁更难去。此种痛哀诚令人肠断,但哀兵决战的心态正坚,所以结句冷峻而不衰飒,将断肠“结同心”是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阕《唐多令》词据王沄的《陈子龙年谱续》说,与《二郎神·清明感旧》均系“先生绝笔”,作于南明永历元年(1647)春三月。关于“先朝陵寝”的荒凉破落情况,当听自李雯所述。李氏葬父南归,北还前访陈子龙,“相向而泣”,泣谈中必涉及前朝事,因填此词。

参考资料:完善

1、 严迪昌·金元明清词精选·南京:凤凰出版社,2018

简析

  此词写词人听闻先朝陵寝破败,想象先朝陵寝的惨状而感到悲伤难禁,表达了期复明室的不可动摇的信念。全词凄怨激楚,悲愤填膺,与国变之前的作品显然大异其趣,足见词人的词风在国破家亡后的转变,造出一种极其悲壮烈慨的境界,其故国之思、忧愤之情溢于言表。

陈子龙

陈子龙

陈子龙(1608—1647)明末官员、文学家。初名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海士、轶符等。汉族,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他是明末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典雅华丽;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擅长七律、七言歌行、七绝,被公认为“明诗殿军”。陈子龙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110篇诗文 ► 80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兴隆卫书壁

王守仁 王守仁〔明代〕

山城高下见楼台,野戍参差暮角催。
贵竹路从峰顶入,夜郎人自日边来。
莺花夹道惊春老,雉堞连云向晚开。
尺素屡题还屡掷,衡阳那有雁飞回。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归程小记

归有光 归有光〔明代〕

  予每北上,常翛然独往来,一与人同,未免屈意以狥之,殊非其性,杜子美诗:眼前无俗物,多病也身轻。子美真可语也。昨自瓜洲渡江,四顾无人,独览江山之胜,殊为快适。过浒墅,风雨萧飒如高秋,西山屏列,远近掩映,凭栏眺望,亦是奇游,山不必陟乃佳也。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吴德基传

宋濂 宋濂〔明代〕

  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县惊伏。德基乃更以宽化之。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扃钥甚严。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他辞解,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乃往告令,令怒,曰:“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德基曰:“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

  入朝,擢知莱之潍州事。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与籍不合,曰:“驴当岁产驹,今几岁宜得几驹,乃何少也?”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诸县皆已勒民买驴,德基独戒民勿偿。守怒,问德基:“潍不偿驴,何辞也?”德基曰:“民实不欺妄,乌可责其偿?国家富极海内,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守语塞。德基因画不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山东民愿以羊牛代秋税者,官从其言。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瘠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郡以潍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曰:“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使人代之,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力争不奉命。

  德基为吏,不求成名,以爱民为先,民感之。居潍二年,召还。潍民遮门抱其足泣拜,曰.“自得吾父,潍民麸无笞瘢。今舍我去,愿得只履事之,以慰我思!”

  德基至京师,遂谢事归。濂为德基交甚狎,时亦致仕将归,呼德基谓曰:“若愿受长者教乎?”德基曰:“唯,何以命之?”濂曰:“慎毋出户,绝世吏勿与交。”德基至家,如濂戒,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