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松竹高大茂密,枝叶仿佛与天上的白云相连;从今往后,世间万事都让我心满意足。我拄着拐杖到东邻去分祭社神的肉,家中糟架上的自酿白酒,也刚酿成可以饮用了。
秋风拂过园内的梨树、枣树,有孩童蹑手蹑脚地握着长竹竿扑打树上果实。别让旁人惊扰了他们,我就在安静的地方悠闲看着。

注释
清平乐: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词牌。
检校:核查。
连:连接。
足:满足、知足。
社:指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史记·陈丞相世家》:“里中社,平为宰,分肉甚均。”可知逢到“社”日,就要分肉,所以有“分社肉”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冬十一月,四十二岁的辛弃疾,因台臣王蔺的弹劾,被免掉了职务。作者不仅没有因被迫闲居而苦恼,反倒有摆脱官场纷扰的愉悦。因此,在闲居期间,他创作了大量赞美带湖风光、歌唱村居生活的词篇,《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便是其中之一。

参考资料:完善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518-1521页

赏析

  这首乡情词,描写的农村是一片升平气象,没有矛盾,没有痛苦,有酒有肉,丰衣足食,太理想化了。尽管在当时的情况下,江南广大农村局部的安宁是有的,但也很难设想,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生活得很幸福、愉快。当然,这不是说辛弃疾有意粉饰太平,而是因为他接触下层人民的机会很少,所以大大限制了他的眼界,对生活的认识不免受到局限。

  词的上阕描绘词人闲居带湖的满足心境,以及安居乐业的乡村生活图景,烘托出静谧祥和的氛围。“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云雾缭绕,漫过长势繁茂、郁郁葱葱的松林与竹林,这般优美的环境与惬意的生活,让词人由衷感慨 “从今万事足”。

  前一句侧重写景,山园中的松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词的上片描写安居乐业的农村生活景象,烘托静谧和谐的氛围;下片摄取一个情趣盎然的生活镜头直接入词,更使此词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通篇无奇字、无丽句,不用典故,不雕琢,如同家常语一样,将词人的神情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耐人寻味,颇得“简淡”之妙。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830篇诗文 ► 1695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蝶恋花·密州上元

苏轼 苏轼〔宋代〕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却入 一作:乍入)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安军

文天祥 文天祥〔宋代〕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如此 一作:如不)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游

陆游 陆游〔宋代〕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