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贺新郎·赋滕王阁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高阁临江渚。访层城、空余旧迹,黯然怀古。画栋珠帘当日事,不见朝云暮雨。但遗意、西山南浦。天宇修眉浮新绿,映悠悠潭影长如故。空有恨,奈何许。
王郎健笔夸翘楚。到如今、落霞孤骛,竟传佳句。物换星移知几度,梦想珠歌翠舞。为徙倚阑干凝伫。目断平芜苍波晚,快西风、一瞬澄襟暑。谁共饮,有诗侣。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滕王阁高耸于江畔。我登临访古,只见断壁残垣,心中黯然,怀古之情油然而生。昔日雕梁画栋、珠帘垂挂的繁华早已消散,朝云暮雨的盛景亦无处寻觅。唯有西山南浦,还残留着前朝的遗韵。天穹如美人的长眉,浮着新绿的春色,倒映在悠悠江水中,潭影依旧深长。徒留遗憾,又能如何?
王勃健笔凌云,年少即成文章翘楚。可如今,唯有他笔下的“落霞孤鹜”,传诵为千古绝唱。多少次物换星移,往昔歌舞升平的盛景,终成虚幻的梦境。我徘徊栏杆,凝望远方。极目处,平野苍茫,暮色中的江波翻涌。且让西风涤尽胸中暑意,暂得片刻清凉。这般景致,可与谁共饮?唯有诗友相知。

注释
滕王阁:滕王阁故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贺新郎·赋滕王阁》是南宋词人辛弃疾于淳熙八年(1181年)任隆兴知府期间创作的词作,收录于《稼轩长短句》。该词借登临南昌滕王阁怀古,融入历史兴衰与个人身世感慨,展现辛弃疾豪放词风与家国忧思的交织。

参考资料:完善

1、 唐圭璋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2420

简析

  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以滕王阁临江旧迹的寂寥景象,暗喻盛景无常的怅惘;下片追忆唐代王勃即席作《滕王阁序》的轶事,化用“落霞孤鹜”等名句,寄托对文人风骨的倾慕。词中借“物换星移”寄托对北伐抗金壮志难酬的郁结,以苍茫江景与古今时空的勾连,凸显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全篇笔力遒劲,典故自然,在悼古中折射出深沉的现实关怀。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830篇诗文 ► 1695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为范南伯寿。时南伯为张南轩辟宰泸溪,南伯迟迟未行。因作此词以勉之。

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
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王禹偁 王禹偁〔宋代〕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销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卜算子·席上送王彦猷

周紫芝 周紫芝〔宋代〕

江北上归舟,再见江南岸。江北江南几度秋,梦里朱颜换。
人是岭头云,聚散天谁管。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