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登越王台

康有为〔清代〕

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蛇龙最可哀。
十七史从何说起,三千劫几历轮回。
腐儒心事呼天问,大地山河跨海来。
临睨飞云横八表,岂无倚剑叹雄才!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风猎猎,我立马于越王台上。遥想历史上的芸芸众生,贤愚混杂、龙蛇并陈,心中满是悲凉。
十七史卷帙浩繁,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谈起。在无穷无尽的岁月长河中,人间不知历经了多少悲欢离合的轮回。
我这腐儒满腹郁结的悲愤,直欲呼天发问。壮丽的山河跨越沧海,迎面奔涌而来,尽显磅礴气势。
遥望天外悠悠飞云,心中不禁发问:难道当今之世,再无倚剑长啸的英雄豪杰?

注释
越王台:一名粤王台,在广州市北越秀山上,相传是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治事处的遗迹。
混混蛇龙:意谓龙蛇混杂,贤人和小人混在一起,难以区分。
十七史:宋时有《史记》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公元1879年(清光绪五年),其时国势风雨飘摇,两次鸦片战争失败之后,列强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广东又是最早门户开放、得风气之先的地区。是年,康有为二十二岁,初次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熏陶,涉猎一些欧美典籍,并曾游历香港,从此开始了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过程。这首诗就是青年时代的康有为在广州市北越秀山上的越王台迎着欧风美雨的咏怀之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元明清诗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1:第523页

赏析

  这首诗是康有为登临越王台的抒怀之作,以磅礴气势、雄健风格勾勒出忧时伤世的情怀与呼唤英雄的壮志,既饱含对国运时局的深沉忧虑,更透出先觉者的开放意识,尽显其独特的艺术个性与时代使命感。

  开篇“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蛇龙最可哀”两句,便勾勒出一位忧时伤世的青年志士形象:猎猎秋风中,诗人立马高冈,极目远眺,天地间混茫一片。“混混蛇龙”既暗喻世道混浊纷乱、贤愚混杂,也藏着英雄埋没草莽的慨叹,初读便见沉郁悲愤之情。

  紧接着“十七史从何说起,三千劫几历轮回”,笔力雄健,涵括古今,转入对民族历史的深沉反思。“十七史”泛言历代王朝兴衰,实则聚焦清代国运——从康乾盛世的显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秋登越王台》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描写登临越王台所见风云变幻,并由此联想到历经浩劫的国运时局,呼唤当今之世也能出现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手握长剑,力挽狂澜。全诗气势磅礴、风格雄健,体现出诗人独特的艺术个性,凸现了一个忧时伤世的青年志士形象,一股神圣的时代使命感充溢字里行间。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偶然作

屈复 屈复〔清代〕

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
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淡黄柳·咏柳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代〕

三眠未歇,乍到秋时节。一树斜阳蝉更咽,曾绾灞陵离别。絮已为萍风卷叶,空凄切。
长条莫轻折,苏小恨,倩他说。尽飘零、游冶章台客。红板桥空,湔裙人去,依旧晓风残月。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谒金门三首·其二

郑文焯 郑文焯〔清代〕

留不得,肠断故宫秋色。瑶殿琼楼波影直,夕阳人独立。
见说长安如弈,不忍问君踪迹。水驿山邮都未识,梦回何处觅?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