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歌
佚名〔先秦〕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沧浪的水清澈时可以用来洗涤冠缨;
沧浪的水浑浊的时候就可以用来洗脚。
注释
濯:洗。
缨:用线或绳等做的装饰品。
赏析
《沧浪歌》是一首清新而悠扬的短歌,歌者名渔夫,一位没名字考证的隐者。在《楚词·渔夫》可以看到作为乱世智者的打鱼人和屈原的那次对白。渔夫对屈原的劝导蕴含者一位哲人和一位诗人的深层的理解及同情,这是基于心灵默契之上的对立和转向,渔人的宛尔而笑意味情长,击桨远去那沧浪之歌依然余音袅袅。后人将其谱成古琴曲,名为《沧浪歌》。并引用了其里面的内容。
屈原认为“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尘埃乎?”而沧浪歌却说:“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是“莲出污泥而不染”的另一种说法,就是说白者自白是不会被玷污的,(屈原)你没必要以死来表示自己的清白高洁,(既然你无力改变“举世皆浊”的
简析
《沧浪歌》是一首清新而悠扬的短歌。《孟子·离娄》中记载孔子曾听到孩童唱这首歌,并非特指某一江河。而在《楚词·渔夫》可以里看到作为乱世智者的打渔人和屈原的那次对白。渔夫对屈原的劝导蕴含着一位哲人对诗人屈原深层的理解及同情,这是基于心灵默契之上的对立和转向。
从全诗总体观之,可以发现其构成了一种对比和呼应。一方面,它表达了对清明世事的向往和追求;另一方面亦展现了面对世事纷扰时的从容和淡定。诗中既有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也展示出在纷扰世事中,能够找到妥帖方式应对,以保有自己清白尊严的智慧和勇气。
丈人杀鬼
《吕氏春秋》〔先秦〕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善效人之子姓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
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
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
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
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于真子。
展喜犒师
左丘明〔先秦〕
夏,齐孝公伐我北鄙,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
齐侯未入竟,展喜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太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齐侯乃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