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

出自宋代王澜的《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杜。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去去雨。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
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燕子归来,雕梁何杜,底事呢喃语。最苦金沙,十万户尽,作血流漂杵。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登高远望,故乡隐在白云缭绕的深处。终日盼归却归期无望,徒然辜负了杜鹃的殷勤啼鸣。思念故国痛彻心扉,立在新亭泪眼婆娑,偏逢潇潇冷雨洒落。万里长江滚滚东流,却载不动这满腔家国恨。
遥想蕲水入江的江口依旧,鸟啼花落如常,这片土地却早已易主。燕子如期归来,昔日筑巢的雕梁却已无迹可寻,只能在梁间呢喃低诉。最令人痛心的是金沙湖畔的蕲州,十万百姓惨遭屠戮,鲜血竟能浮起杵棍。唯有胸中横贯长空的凌云剑气,定要将这残暴敌寇彻底荡涤!

注释
避地溢江书于新亭:宋宁宗嘉定十四年,金兵围蕲州,知州李诚之与司理权通判事赵与等坚守。终因援兵迁延不进,致使二十五天后城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词作上片开篇便直抒思乡情愫,凭高远眺故土,唯见白云茫茫缭绕。此处暗引《新唐书·狄仁杰传》典故——狄仁杰赴并州任时,登太行山望见南飞孤云,直言“吾亲所居近此云下”,遂悲泣伫立至云移方行,借这一典故将思亲思乡的悲凄之情渲染得尤为浓烈。

  紧随其后的两句进一步补足心绪:终日盼归却归期无望。看似平淡的语气下藏着深沉悲愤——故土已被敌寇占据,归乡成空,连杜鹃“不如归去”的殷勤啼唤,也只能徒然辜负。这份看似自嘲的慨叹,反倒更衬出家国难归的刻骨凄苦。

  笔锋继而落至眼前景象:立于新亭之上,为念故土而泪眼潸然,偏偏又逢潇潇冷雨洒落,更添悲凉。此处暗用“新亭对泣”之典,表明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二月,金兵围攻蕲州(今湖北蕲春县)。知州李诚之与通判秦钜(秦桧曾孙)、司理参军赵与褣等指挥军民坚守拒敌,终因援兵迁延不进,力尽城破。李诚之引剑自杀,秦钜赴火自焚,他们的家属子弟也相继殉难。金兵在城中大肆烧杀掠夺,惨象不忍目睹。赵与褣因先率民兵百余人夺关出外求援,因得幸免,但其全家十六人却都死于城中。事后,赵与褣写了一本《辛巳泣蕲录》,记述这一事件的经过。这首词见于述古堂抄本《辛巳泣蕲录》。作者王澜,系蕲州人,其时正避难外地。金兵在蕲州的暴行,使他悲恸欲绝,含着血泪,写了这首动人心魄的词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喻朝刚·分类两宋绝妙好词·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
2、 贺新辉·全宋词鉴赏辞典·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6

简析

  词的上片直抒胸臆,词人的思乡之情难以自抑,又因国土沦丧而深感悲愤;下片则设想故乡现状,通过燕子无巢等意象,暗示家乡遭受的破坏与人民的苦难,同时表达了自己对敌人的痛恨和抗战到底的决心。全词情感真挚动人、构思缜密新颖,哀惋与愤激交融,感情色彩十分浓烈,表达了词人对被金兵占领家乡的深切思念与沉痛之情。
王澜

王澜

生卒年不详,蕲州(今湖北蕲春)乡贡进士。因功授从事郎。存词一首,见述古堂本《辛巳泣蕲录》。► 1篇诗文 ► 8条名句

猜您喜欢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