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在异乡啼叫,花朵仿佛都被染成了血红色,可春天来到,旧时的花园草木依然茂盛。
注释他山:别处的山,这里指异乡。苑:古代养禽兽植林木的地方,花园。草似烟:形容草木依然茂盛。
赏析此句将“他山”与“旧苑”对举,一热一冷,映照鲜明,更突出了杜鹃鸟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
译文
杜鹃舍弃了繁华的故园山川,年复一年地四处飘荡。
在异乡啼叫,花朵仿佛都被染成了血红色,可春天来到,旧时的花园草木依然茂盛。
雨幕昏暗,它藏在绿树丛中声声哀啼;夜幕初开,它迎着将亮的天空肃然鸣叫。
天色渐晚,它在湘江边凄凉鸣叫,使归家的行船上的旅人悲愁至极。
注释
子规:杜鹃鸟。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
委:舍弃,丢弃。
他山:别处的山,这里指异乡。
苑:古代养禽兽植林木的地方,花园。
草似烟:形容草木依然茂盛。烟:悬浮在空
这首诗以子规为吟咏对象。旧时流传着蜀国国王化身为杜鹃、悲鸣不止的传说,此诗便从这一故事开篇,设想杜鹃离开曾经繁华的国土,年复一年四处漂泊。这段充满悲剧色彩的经历,为后文抒发悲慨之情做好了铺垫。
杜鹃的啼鸣哀婉凄切,加之它的鸟喙呈红霞般的颜色,于是有 “杜鹃泣血” 的古老说法流传下来。诗人援引这一传说,充分发挥想象,将旷野上绚烂绽放的红花,比作杜鹃悲啼时飞溅的鲜血所染,运用夸张手法,极大增强了意象的感染力。但即便如此悲怆的呼唤,终究无法改变既定的命运。当故乡迎来春天,万物依旧蓬勃生长,草木郁郁葱葱,云烟缭绕弥漫,丝毫没有因为杜鹃的哀怨而减弱生机。“草似烟” 的比喻十分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