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池上红衣伴倚阑,栖鸦常带夕阳还。

出自宋代吴文英的《鹧鸪天·化度寺作

译文水池上的朵朵红莲,陪伴我独倚栏杆。在附近栖息的乌鸦,都带着夕阳飞还。

注释红衣:莲花。倚阑:凭靠在栏杆上。

赏析此句写词人在池边独倚栏干,这在化度寺午后到傍晚所见的景致,像两幅画,表达出孤寂之情。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原文

吴文英 吴文英鹧鸪天·化度寺作

池上红衣伴倚阑,栖鸦常带夕凉还。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
乡梦窄,水天宽。小窗愁黛淡秋山。吴鸿好为传归信,杨柳阊门屋数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朵朵红莲浮在池面,伴着我独自倚栏。近处栖息的乌鸦,驮着夕阳纷纷归巢。方才一阵阴云夹着急雨掠过,萧疏的梧桐又飘下几片枯叶。明月透着秋日的清寒,解暑的宝扇早已闲置一旁。
归乡的梦向来短暂得令人怅然,眼前的碧水蓝天却辽阔无边。我倚着小窗极目远望,那一抹匀净的淡色秋山,竟也像美人蹙着眉黛,藏着几分幽怨。飞往吴地的大雁呀,烦请为我捎去归乡的心愿。阊门外杨柳荫下的那几间小屋,总让我梦魂牵绕,日夜都在惦念。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据唐人诗句“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而取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贺铸词因有“梧桐半死清霜后”句,称《半死桐》。平韵,五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词人寓居杭州西部江涨桥附近的化度寺时,见秋景变化而心生感触,思念远在苏州的家人,因此写下这一首词,抒发了怅惘之情,被思念之人当为他的苏州姬妾。

参考资料:完善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第2049-2050页

赏析

  这首词是吴文英抒写思念之情的经典之作,通篇以景衬情,将怀人愁绪藏于六幅清雅景致中,既见秋意之幽,更显思情之深。词作以化度寺为立足点,兼顾苏州景物,时间横跨晨昏昼夜,季节定格初秋,以疏淡笔触勾勒出景与情的交融之境,余味悠长。

  上片聚焦化度寺的晨昏之景,从午后到夜晚层层铺展。词人独倚池边栏杆,唯有池面朵朵红莲相伴;凭栏久坐至黄昏,所见唯有驮着夕阳余晖的归鸦陆续归巢。这两句勾勒出两幅清雅图景,红莲的艳与归鸦的寂相映,直白传递出独处的孤寂。紧接着,画面转入雨夜与月明之时:浓云掠过,秋雨淅沥,萧疏的梧桐叶随风飘落,透着几分清寂;雨后天朗,明月升空,凉意悄然弥漫,夏日用来解暑的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鹧鸪天·化度寺作》是一首思乡悲秋感怀之词,这首词由六幅素雅的图画构成,时间不限于一日,画面分属两地,秀丽深曲。词的上片写景,描绘了夏秋之际化度寺的景色变化,暗寓寂寞思归之情;下片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全词意境清隽绵邈,用笔疏淡有致,包含了深远的情味。
吴文英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376篇诗文 ► 1563条名句

猜您喜欢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