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刘克庄的《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
译文酒醉时偶然摇动月中桂树,人间便吹起阵阵凉风。
注释桂树:桂树为木犀科木犀属植物。
赏析此句构思新奇,想象大胆,词人想象自己带着醉意摇动了桂树,给炎热的人间带去了凉风,实际上透露出词人希望能从天上吹来一股政治清风,使南宋政权能变得清明。
译文
狂风呼啸、浪涛翻滚,我骑着神蟾遨游万里长空。嫦娥妖媚娇娆的模样,我竟如此熟悉——她素面清雅,未曾施半点粉黛。
我在银河畔的宫阙之间徜徉,在金玉般璀璨的光影中尽情遨游。低头俯瞰人间尘寰,唯有云雾层层缭绕,迷蒙一片。醉意渐浓时,我偶然摇动了月中的桂树,人间随即刮起阵阵清冽凉风。
注释
蟾背:指月宫。蟾即蟾蜍,俗称蛤蟆,月中的精灵。后汉书·天文志》刘昭注引张衡《灵宪浑仪》:“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是为蟾蜍。”后人就以蟾蜍为月的代称。
姮娥:即嫦娥。
粉黛:女子化妆用的白粉和青黑色的颜料。
银阙:为
这首小令满溢浪漫主义气息,以大胆奇幻的想象构建出瑰丽的天宫图景,既见豪迈笔势,又藏深沉期许,堪称构思新奇的佳作。
开篇便极具张力,“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二句破空而出,勾勒出词人借疾风巨浪之势,骑乘神蟾遨游万里长空的壮阔场景,飞行之迅捷与天地之辽远尽在寥寥数字中。抵达月宫后,词人笔锋一转,聚焦月中仙子嫦娥:“曾识姮娥真体态,素面原无粉黛”。“曾”字用得极妙,暗合词人“本自天来”的宿命感,与苏轼《水调歌头》“多欲乘风归去”的“归”字异曲同工,尽显与月宫的渊源。而“素面无粉黛”的描摹,既化用唐人“却嫌脂粉污颜色”的诗意,以美人素面喻月光的皎洁本色,又凸显出嫦娥不事雕琢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