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
陶渊明〔魏晋〕
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
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
如何舍此去,遥遥至南荆!
叩枻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
昭昭天宇阔,皛皛川上平。
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
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
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三十年来村居享悠闲,对于世态隔膜而不明。
原先爱好诗书现更爱,田园没有应酬之俗情。
为何舍弃田园而离去,千里迢迢去到那南荆?
荡起船桨击碎新秋月,水边暂告分手别亲朋。
傍晚凉风习习已吹起,月光照天夜色清空明。
天宇明净高远无边际,亮光闪闪江面水波平。
惦记差役不能安心睡,夜已将半还得独自行。
商歌求官不是我事业,留恋沮溺那样并力耕。
甩掉官帽决心返故里,高官厚禄本来不动情。
衡门茅舍才可修真性,或可凭善建立好声名。
注释
辛丑:指晋安帝隆安五年(401年)。
赏析
此诗开头六句,是从题前着墨,借追念平生,写出自己的生活、情性,再转到当前。他这年三十七岁,说“闲居三十载”,是就大体举成数而言。过去精神寄托所在是诗书和园林,官场应酬这些尘事、虚伪欺诈这些俗情是远隔而无沾染的。四句盛写过去生活的值得追恋,也正是蓄势;接着便迸发出“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的自诘,强烈表现出自悔、自责。这里用十字成一句作反诘,足见出表现的力度;说“遥遥至西荆(荆州在京都之西)”,自然不仅是指地理上的“遥遥”,而且也包括与荆人在情性、心理上的相隔“遥遥”。
“叩枻”以下八句是第二节。前六句正面写“夜行”,也写内心所感。诗人挥手告别岸边的友人,举棹西行。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晋安帝隆安五年(401年)。隆安四年(400年)春,桓玄克荆州、雍州后,督八州即八郡军事,领荆州、江州刺史。当时陶渊明在桓玄幕府里供职。隆安五年七月,他回乡探亲假满,再次返回江陵(今湖北荆州)的官府。路经涂口时,写下这首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17-120
简析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可分三段,主要表现对田园自由生活的依恋,和对世俗官场的厌倦。开头六句为第一段,诗人借追念平生,写出自己的生活、情性;中间八句为第二段,写旅途夜行,也写内心所感;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自己对未来人生道路的抉择,决心返归。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真切、生动地写出了江上夜行途中的所见、所遇,托出诗人澄清静穆之心境。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一说寻阳郡柴桑县(今江西九江)人,另一说江西宜丰人,东晋末到南朝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137篇诗文 ► 1327条名句
董遇论三余
《魏略》〔魏晋〕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于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蝉赋
曹植〔魏晋〕
唯夫蝉之清素兮,潜厥类乎太阴。在盛阳之仲夏兮,始游豫乎芳林。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声皦皦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内含和而弗食兮,与众物而无求。栖高枝而仰首兮,漱朝露之清流。隐柔桑之稠叶兮,快啁号以遁暑。苦黄雀之作害兮,患螳螂之劲斧。冀飘翔而远托兮,毒蜘蛛之网罟。欲降身而卑窜兮,惧草虫之袭予。免众难而弗获兮,遥迁集乎宫宇。依名果之茂阴兮,托修干以静处。有翩翩之狡童兮,步容与于园圃。体离朱之聪视兮,姿才捷于狝猿。条罔叶而不挽兮,树无干而不缘。翳轻躯而奋进兮,跪侧足以自闲。恐余身之惊骇兮,精曾睨而目连。持柔竿之冉冉兮,运微粘而我缠。欲翻飞而逾滞兮,知性命之长捐。委厥体于膳夫。归炎炭而就燔。秋霜纷以宵下,晨风烈其过庭。气憯怛而薄躯,足攀木而失茎。吟嘶哑以沮败,状枯槁以丧形。
乱曰:诗叹鸣蜩,声嘒嘒兮,盛阳则来,太阴逝兮。皎皎贞素,侔夷节兮。帝臣是戴,尚其洁兮。
励志诗
张华〔魏晋〕
大仪斡运,天回地游。
四气鳞次,寒暑环周。
星光既夕,忽焉素秋。
凉风振落,熠耀宵流。
吉士思秋,实感物化。
日与月与,荏苒代谢。
逝者如斯,曾无日夜。
嗟尔庶士,胡宁自舍。
仁道不遐,德輶如羽。
求焉斯至,众鲜克举。
大猷玄漠,将抽厥绪。
先民有作,贻我高矩。
虽有淑姿,放心纵逸。
出般于游,居多暇日。
如彼梓材,弗勤丹漆。
虽劳朴斫,终负素质。
养由矫矢,兽号于林。
蒲芦萦缴,神感飞禽。
末伎之妙,动物应心。
研精耽道,安有幽深。
安心恬荡,栖志浮云。
体之以质,彪之以文。
如彼南亩,力耒既勤。
藨蓘致功,必有丰殷。
水积成川,载澜载清。
土积成山,歊蒸郁冥。
山不让尘,川不辞盈。
勉尔含弘,以隆德声。
高以下基,洪由纤起。
川广自源,成人在始。
累微以著,乃物之理。
纆牵之长,实累千里。
复礼终明,天下归仁。
若金受砺,若泥在钧。
进德修业,辉光日新。
隰朋仰慕,予亦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