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湘中酬张十一功曹

韩愈 韩愈〔唐代〕

休垂绝徼千行泪,共泛清湘一叶舟。
今日岭猿兼越鸟,可怜同听不知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不必再为贬官南方垂泪千行,今日不正是乘一叶扁舟沿湘江北上吗?
岭猿与越鸟的鸣叫,本会让北人听了心生哀愁;但今日既遇赦北归,又有好友同行,这猿鸟声反倒显得可爱,让人忘却了愁绪。

注释
湘中:指湖南郴州。
张十一功曹:指张署,河间人,是韩愈的好友。十一,是兄弟间的排行。功曹,是州府功曹参军的省称,掌管官员考核以及文化教育卫生诸事宜。
绝徼:偏僻荒远之地,此指广东省和湖南省南部韩、张两人贬官之所。绝,一作“越”。
一叶舟:船如一叶,极言其小。
岭:五岭,具体说法不一,通常指大庾、骑田、都庞、萌渚、越城五岭。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韩愈与张署曾一同遭贬,前者任阳山令,后者任临武令,二人皆身处偏远蛮荒之地。彼时前途黯淡、环境恶劣,二人壮志消减,常为仕途浮沉与自身境遇黯然落泪。

  后来忽逢大赦,二人得以脱离蛮荒之地北迁。虽对新任的江陵府参军一职心存不满,但重获自由的欢愉更甚,心中满是劫后余生的感慨,整体喜多于悲。离境时,他们不再垂泪于边疆苦地,转而“共泛清湘一叶舟”,结伴赶赴江陵赴任。
诗中“今日岭猿兼越鸟,可怜同听不知愁”一句尤为巧妙:猿啼鸟鸣本是孤寂愁苦的象征,此刻在诗人耳中却不见哀意,反倒显得可爱。这种以哀景写乐情的反话正说之法,将内心喜悦衬得愈发真切,足见立意之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湘中酬张十一功曹》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表现了诗人遇赦北移的愉快心情,抒发劫后余生的感慨。诗中用清湘泛舟之乐来排解往日的忧伤,用友情的温暖来慰藉眼前的苦闷,故写哀音而闻之不哀,反觉可爱。全诗用语奇崛,笔力遒劲,体现了中唐以后的绝句注重炼意的特点。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80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3年(唐德宗贞元十九年),韩愈、张署同为监察御史,同被贬官。公元805年(永贞元年、贞元二十一年)春,遇大赦同到郴州待命;同年秋,两人同被任命为江陵府参军。这首诗是韩愈、张署同赴江陵途中所作的。

参考资料:完善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11页
韩愈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一说怀州修武(今河南修武)人 ,自称“郡望昌黎(今辽宁义县)” ,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中国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445篇诗文 ► 1756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无题·八岁偷照镜

李商隐 李商隐〔唐代〕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

韦庄 韦庄〔唐代〕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卢纶 卢纶〔唐代〕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