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祈祷完了,道士敲响玉磬走下祭坛。道教施法所用的音乐即将进入尾声。此时露水湿润,上天有了雨意。破晓时分神女阿香已推起油壁车隆隆地碾过了天空。老龙王亦难安眠,云间炮响如雷落,雨点倾盆似瓢翻。
虽然自己无官身闲,但仍怀赤诚丹心。香炉青烟袅袅,暗中祈祷五谷丰登。此时下雨蛙鸣,好像在稻花田里歌唱丰收。虽然而今灌得有一池的秋水,但由于先前的缺水,使荷叶似乎过早地枯老了。虽然晚了一点,但总是“一池秋水”,则虽老亦不晚。我看着喜雨高兴得拍着阑干而吟唱了起来。
注释
江神子:词牌名,又名“村意远”“江城子”“水晶帘”。兴起于晚唐,来源于唐著词曲调,由文人韦庄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吴文英与权贵达官交游中,关系密切的有史宅之。梦窗与史结识于苏州,为入吴潜幕之前。杨铁夫在《笺释》中说:“然越年云麓即去世,知梦窗与云麓往还酬唱者,乃在其未变节之前。云麓自属晚节不终,亦不足为梦窗病。”梦窗酬史宅之的词,有十一首之多,此作于史宅之知平江期间,为写给史宅之表达自己的喜雨之情。
参考资料:完善
此词以“喜雨上麓翁”为题,借祈雨场景含蓄传递为官为民的赤诚之心。开篇两韵聚焦雨前气象:道士击磬步下星坛,玉磬清音划破夜空,“寒”字暗点夏秋之交的时令特征。及至破晓时分,神话意象渐次铺展——神女阿香推雷车碾过长空,油壁车辙与青鸾幻影交织,“碾”字既显雷神赴命之急,又摹雷车轰鸣之势。老龙亦被惊醒,云间惊雷如炮轰鸣,倾盆大雨似瓢泼洒,这场天地交响通过道教神话的浪漫演绎,将祈雨的庄严仪式转化为奇幻瑰丽的艺术图景。值得注意的是,词人对时间流转的细腻捕捉:从阿香推车破晓到老龙布雨正午,这般精准的时空感知,恰映照出词人彻夜难眠的焦灼期待,以客观叙事暗藏主观情愫,更显含蓄深婉。
下阕
《江神子·喜雨上麓翁》是宋代词人吴文英所作的一首酬赠词。首三句谓祈雨事。玉磐声罄,诵经声歇,夜露清寒;“平晓”二句谓拂晓雷声作;“应是”三句言雨作;过片三句表明自己虽身闲而心不闲,心系黎民;“随处”二句谓雨后稻田蛙声喜人;“秋水”一句写雨景雨声:雨涨莲池,莲叶听雨。“拍阑干”喜不自禁;“吟喜雨”此词题“喜雨”,谓吟此词。上片用浪漫主义手法,增强了词的神异色彩;下片多用赋笔、暗用典故以抒发情感。全词细致地描写了雨前和雨时的情景,饱含着词人忧国忧民,对下层人民疾苦的关怀与同情。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嗟呼!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