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我每日里携杖云游四海为家,挑起满天月色,又挑起满担烂漫繁花。握紧竹杖时,心中已无半分喜爱或憎恶;出行眼中所见尽是烟霞缭绕的清幽景致。
飘飘然来去随心所欲,有时到酒肆里打酒,有时到萧寺里讨茶。就像那没有固定居所的黄鹂鸟,不知明天会飞到哪户人家?
注释
先生:作者的自称。
筇(qióng)杖:即竹杖。
把住:控制住。
放行:出行。
旗亭:代指酒楼。
萧寺:佛寺。
参考资料:完善
这首词是朱敦儒的晚年之作。靖康之难以前,朱敦儒寄情山水,放浪林泉,过着悠闲自得的隐逸生活。他早年乐于游山玩水、性喜饮酒吟诗的闲散生活以及傲视王侯,不肯摧眉折腰的疏狂性格,因此作下此词。
参考资料:完善
这首词为朱敦儒晚年所作,通篇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俗、旷放豁达的闲适意境。
“先生筇杖是生涯”,开篇一句便形象地总括了全词意涵。“筇杖” 即竹杖,“先生” 是词人自称。词人以 “筇杖生涯” 概括自己的晚年生活,足见他已不再牵挂世间俗事,一心将情思寄托于自然山水之中。“挑月更担花” 一句,勾勒出山野风光的秀丽,也尽显身处山野的惬意。以竹杖挑着月色、担着花香的画面,既让人能想见他在花前月下悠然自在的模样,也可品出词人赏玩风月的雅致情趣。“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 两句,依旧围绕 “筇杖” 的意象展开。前句中,“把住” 筇杖被视作眼前社会现实的象征,词人早已看透世事的变幻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