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幽州胡马客歌

李白 李白〔唐代〕

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
笑拂月只箭,万人不可干。
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
双双掉鞭行,游何向楼兰。
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
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
牛马散北海,割鲜若虎餐。
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
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
翻飞射野兽,花月醉雕鞍。
旄头四光芒,争战若蜂攒。
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
名将古是谁,疲兵良可叹。
何时天狼灭?父子得安闲。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幽州的胡地勇士,碧眼戴着虎皮冠。
笑拂腰间两支箭,万人难犯其威严。
只见他弯弓如满月,仰天一箭,白雁便坠落云端间。
他与同伴双双挥鞭向前行,前往楼兰的边塞之地游猎。
义无返顾地出门报国,为国捐躯有何困难?
人称天之骄子匈奴各部首领,贪婪凶暴本性凶残。
牛马遍布北海,割食生肉如虎餐狼食。
匈奴人虽居住在燕支山下,却不惧北方风雪严寒。
妇女骑在马上嘻笑,其面色如红玉盘一样红润。
驰骋射猎擒野兽,花月之下醉卧雕花鞍。
旄头星闪耀四道光芒,战乱频发,两方兵马如蜂群聚攒。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幽州胡马客歌》是李白在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年)秋冬间初至幽州(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时作。当时李白自梁园首途游河北道,十月抵达幽州。到了幽燕之后,李白亲眼看到安禄山秣马厉兵,他却无能为力。在此背景下,李白写了很多诗作,《幽州胡马客歌》就是其中一首。

参考资料:完善

1、 安旗 阎琦.李白诗集.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246-247
2、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406-407

赏析

  此诗可划分为四个部分,核心是期盼如胡马客般的名将平定边境祸患,既细致描摹了边地民族的骁勇善战与风俗生活,也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字里行间满含对百姓的同情与渴望和平的心愿。

  诗歌开篇便盛赞 “幽州胡马客” 的剽悍与勇猛。所谓 “幽州胡马客”,实则是安禄山手下横行霸道的 “勇士”,也就是他私自豢养的爪牙。这些人多为契丹等少数民族的勇士,个个力大过人、身怀绝技,还被安禄山收为义子。因多是胡人,其中不乏碧眼金发之人。他们头戴虎皮冠帽,悠然拂过两支利箭,身怀万夫不当之勇。胡人张弓搭箭时,弯弓如满月,能将白雁射落于云端;二人并辔掉鞭,驱驰游猎直向楼兰。他们一出门便不顾身后之事,看似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幽州胡马客歌》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生动刻画了边地人民的骁勇善战特点和风俗生活习惯,以及战争的残酷,表现出诗人对可能发生的叛乱的极大厌恶,也向朝廷和世人发出非常强烈的战争警醒。全诗语言不假雕饰、平易流畅,体现了李诗自然率真的风格,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与渴求和平的愿望。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青莲镇),一说山东人,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1126篇诗文 ► 5967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李峤 李峤〔唐代〕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张志和 张志和〔唐代〕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钱起〔唐代〕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谷口 一作:溪上)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