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怀念丈夫的思潮,就像那汴水、泗水一样朝着南方奔流,一直流到瓜州渡口,愁思像那江南群山,起起伏伏。
思念呀,怨恨呀,哪里才是尽头?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一轮皓月当空照,而我倚楼独自忧愁。
我仔细描画眉毛,不知该画得浓些,还是浅淡些才合心意。梦中与你欢会,鬓发凌乱,衣衫上似沾着云雾般的清润,恰似当年阳台行雨的情景重现。
巫山高耸入云,幔山却显得低矮。傍晚时分,雨声淅沥,你却依旧未曾归来,独守空房的滋味,此刻愈发难以忍受。
注释
长相思:词牌名,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多写男女相思之情。
汴水:源
关于第一首词此词作年,王汝弼在《白居易选集》中说:“据《白香山诗后集》《病中诗序》的纪年,此词当系开成四年(839)春,即柳枝回南,白氏惜别之作。”
第二首词大约作于皇祐末年(1054年),作者任夷陵县令时。是为描绘一位闺中女子待夫归来而作。
参考资料:完善
第一首词以新颖奇巧的构思成为闺怨题材的经典之作,更因多元的主题解读增添了艺术厚度。它借月夜倚楼的场景,描摹思念久别丈夫的少妇心绪,通篇情意绵长,却以画龙点睛之法收尾,直至末句才点明主人公身份,让悬念贯穿始终,读来余味十足。
上片纯以写景暗藏情愫,四句笔墨层层递进,尽显含蓄之美。前三句以流水喻人,汴水、泗水蜿蜒东流,经瓜洲古渡汇入长江,奔向遥远的东南方——既写少妇丈夫的远行轨迹,也暗喻她的心早已随流水追随着丈夫的脚步,飘向天涯。汴水发源于河南,东流至徐州汇入泗水,再经运河连通长江,这一地理脉络的铺陈,让“流水寄情”的意象更显真切。前三句以陈述句暗藏心事,含而不露,需细细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摐 一作:𪭢)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常轻敌 一作:恒轻敌)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飘飖 一作:飘摇;无所 一作:更何)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血 一作:雪)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