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杜甫〔唐代〕
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檐倚仗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白露已降,秋空高远,江水澄澈,深夜独在空山,旅魂骤感惊悸。
孤帆的暗影静泊岸边,散落的疏灯空自映在水中。一弯新月犹自高悬天际,山间不时传来捣衣的双杵声。
自客居云安以来,至今已两度见秋菊绽放,可叹我仍卧病在这座山城。故乡北方的书信至今未到,南飞的大雁啊,为何这般无情!
我拄着拐杖独自在屋檐下徘徊,久久地遥望牛斗二星。迢递的银河默默从楼阁上空淌过,它的源头,莫非是通到了长安京城?
注释
露下:夜露降下。
空山:寂静的山中,指山城夔州。
旅魂:旅情,客居他乡的情怀。
疏灯:指江边稀疏的渔火。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 )的秋天。此时诗人正寓居在夔州西阁。在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独坐高楼,对着窗外空山的景色,听着远处传来的砧杵之声,对故国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袁慧光.杜甫湘中诗集注:岳麓书社,2010:115-116
2、
夏松凉.杜诗鉴赏:辽宁教育出版社,1986:446-449
赏析
此诗开篇两句即点景点题,勾勒山城深秋夜色:首句明秋日景物,次句写入夜时分与游子身影。秋空澄澈,反添景物凄清与氛围幽静;夜色渐深,露水滴坠,楼下江水静淌,周遭山峦如巨人矗立,夜风轻拂间满是柔和安详。可这静美之境,偏偏触动游子心弦,惹起万千愁绪。
三、四两句续绘夜景:长江远水间,零星灯火闪烁,原是夜泊的客船渔舟;新月高挂,万籁无声时,城中捣衣砧声阵阵,回荡夜空。此两句与上联景致相融,更添画面之美——高天湛蓝、疏灯飘忽、月光柔和、空山沉黑,秋夜、碧空、新月等景致交相辉映,再伴以断续砧声,愈发牵动异乡诗人的无限愁肠。
五、六两句由景转情。“南菊再逢”暗指诗人自
简析
《夜》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抒写了诗人抱病江峡而心系故乡的情感。首联写景点题,写出山城深秋之夜的环境;颔联描写客船渔舟好砧杵之声,描绘了优美的画面;颈联由写景转到抒情,刻划出诗人流落他乡、病卧山城无限悲凄的处境和心情;末两句由个人的身世遭遇写到对故乡的思念。这首诗写景如画,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体现出杜诗精警凝练、清丽含蓄的风格。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339篇诗文 ► 2734条名句
长安古意
卢照邻〔唐代〕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百尺 一作:百丈)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游蜂 一作:啼花)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着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惟见 一作:唯见)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