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夜闻钟
张说〔唐代〕
夜卧闻夜钟,夜静山更响。
霜风容寒月,窈窱虚中上。
前声既舂容,后声复晃荡。
听之如可见,寻之定无像。
信知本际空,徒挂生灭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夜卧山中闻钟响,在这寂静的山中声音格外响亮。
霜风吹得月色也泛着寒意,月亮悬挂在幽深的天幕上。
钟声的前声还在寒夜回旋盘,后声又紧接着摇曳。
听着声音仿佛钟声在,想要寻找它时有没有具体的形象。
万物本源为空,从空而来,又归于空,何苦存有生灭想。
注释
窈(yǎo)窱(tiǎo):幽远深邃貌。
舂容:钟声回荡相应。
晃荡:摇曳。这里指钟声前后回应。
本际:谓穷极之始修也,即最先之起始。《胜矍经》曰:“生死者依如来藏,依如来藏故说本际不可知。”
创作背景
在七世纪后半叶,唐代诗人吟咏不定事件的诗(基本上是个人诗)越来越普遍,王勃的《山中》就是出色的范例。在张说的诗歌中,《山夜闻钟》就是这类诗篇中的优秀作品。
参考资料:完善
1、
宇文所安.初唐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324-325
赏析
这是一首以禅院钟声为题材的禅理诗,描写了诗人在山夜听闻的飘荡不定的钟声,从而抒发了诗人对人世生活的虚幻的感慨。佛寺的钟声使人联想到存在的空虚。钟声在山中回响,奇妙地飘荡不定,增加了诗人的醒悟。钟声奇特地、幽灵般地既在彼处,又不在彼处,表明了人世生活的虚幻。第四联出色地表现了通感,通过佯称使钟声可见,强调它的虚幻性。这首诗与常建一首同样描写寺院钟声的诗《题破山寺后禅院》相比,则显得具有很强的独创性。
山夜里传来钟声。静寂中,这钟声格外响亮;霜寒里,这钟声格。外清越。夜色中只有这钟声如此丰盈与充溢,仿佛它是可以触摸得到的了。可是,钟声却是无形物,即便充斥于耳,也是寻之
简析
《山夜闻钟》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由闻钟而引发感慨,描写诗人在山夜听闻的飘荡不定的钟声,从而抒发对人世生活的虚幻的感慨。全诗语言平实, 意性醇浓,言空灵的世界这般伟丽,就不必执着于生灭之妄念,显示出一位艺术家心灵世界里特有的童贞与性灵,具有很强的独创性。
将进酒
李白〔唐代〕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不足贵 一作:何足贵;不愿醒 一作: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秋雨夜眠
白居易〔唐代〕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