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赋·节选
荀子〔先秦〕
针,生于山中,处于室堂。夫始生巨,而成功者小,长其尾而锐其剽,头铦达而尾掉缭。无知无巧,善治衣裳。不盗不窃,穿洞而行。一往一来,结尾以为事。尾生而事起,尾收而事已。既以缝表,又以连里。既能合纵,又善连横。无羽无翼,反复甚急。日夜合离,以成文章。下覆百姓,上饰帝王。功业甚博,不显贤良。簪以为父,管以为母。用时则出,不用则藏。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针,它(原本)生长在山中,(后来)被置于房屋之内。它刚开始生成时形体巨大,但制成后却变得很小。它尾部细长,尖端处锋利,头部锐利挑达,畅通无阻,尾部则灵活弯曲。(针)没有知觉,也不具备巧思,却擅长缝制衣裳。(它)不偷不抢,只是穿过孔洞行进。一去一来,通过结扎线尾来完成工作。线尾开始穿引,事情就着手进行;线尾收束,事情也就完成。针既能够缝制外衣,又能够连接内衬。它既能够纵向缝合,又善于横向连接。(针)没有羽毛和翅膀,但动作往返极为迅速。日日夜夜,时合时分,以此来形成衣物上的图案。它向下可为百姓缝制衣物,向上可为帝王装饰冕服。针的功业十分广大,却不显耀自己的贤良。(古人将)
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一说时人相尊而号为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孙卿”,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荀子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两度出任楚兰陵令。晚年蛰居兰陵县著书立说,收徒授业,终老于斯,被称为“后圣”。荀子批判地接受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儒家正统的思想和理论,主张“礼法并施”;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反对鬼神迷信;提出性恶论,重视习俗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并强调学以致用;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一书中。荀子总结百家争鸣的理论成果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创立了先秦时期完备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他的思想在以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发展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影响。► 12篇诗文 ► 304条名句
圣人传说
佚名〔先秦〕
傅说之状,身如植鳍。《荀子》
傅说居北海之洲,圜土之上,衣褐带索,庸筑于傅岩之城。武丁得而举之,立为三公。《墨子》
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於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於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於傅险。见於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史记》
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庄子》
鸱鸮
诗经·国风·豳风〔先秦〕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有駜
诗经·鲁颂·駉之什〔先秦〕
有駜有駜,駜彼乘黄。夙夜在公,在公明明。振振鹭,鹭于下。鼓咽咽,醉言舞。于胥乐兮!
有駜有駜,駜彼乘牡。夙夜在公,在公饮酒。振振鹭,鹭于飞。鼓咽咽,醉言归。于胥乐兮!
有駜有駜,駜彼乘駽。夙夜在公,在公载燕。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穀,诒孙子。于胥乐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