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新乡二十一弟华严水亭二首·其一
晁说之〔宋代〕
渚蒲淅淅风犹急,岸柳纤纤雨尚余。
栖鹭宿鸥浑去尽,泝溪还有两三鱼。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渚蒲这个地方还在刮着淅淅的风,纤细的岸柳在雨中摇荡着。
栖息的白鹭和驻宿的鸥鸟全都飞走了,沿着小溪逆流而上的话还可以看到有两三条鱼在水里游动。
注释
淅淅:形容风声。
浑:全,都。
泝:同“溯”,逆流而上。
简析
《和新乡二十一弟华严水亭二首·其一》是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雨后水边的宁静景象。风急蒲草摇曳,细雨轻拂岸柳,氛围清新而略带凉意;原本栖息于此的鹭鸟和鸥鸟已全然离去,唯有溪水中逆流而上的两三尾鱼儿,为这静谧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动感。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妙刻画,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物我两忘的意境,让人感受到雨后水边的宁静美与生命的律动。
晁说之
晁说之(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晁说之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1014篇诗文 ► 4条名句
六国论
苏辙〔宋代〕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偏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金陵驿二首
文天祥〔宋代〕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万里金瓯失壮图,衮衣颠倒落泥涂。
空流杜宇声中血,半脱骊龙颔下须。
老去秋风吹我恶,梦回寒月照人孤。
千年成败俱尘土,消得人间说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