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衔杯·有美瑶卿能染翰
柳永〔宋代〕
有美瑶卿能染翰。千里寄、小诗窗简。想初襞苔笺,旋挥翠管红窗畔。渐玉箸、银钩满。
锦囊收,犀轴卷。常珍重、小斋吟玩。更宝若珠玑,置之怀袖时时看。似频见、千娇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位美丽的女子瑶卿,能写字作诗。她从千里之外,寄来短小的诗作与长长的书信。想象她起初裁好淡绿色的苔笺,随即在红色窗棂旁,挥动翠玉笔杆书写。渐渐的,笺纸上写满了笔力遒劲的玉箸小篆。
我把她的书信用锦囊收起,用犀轴卷起。常常怀着珍重的心意,在书斋里吟咏赏玩。更把她的书信看成珠玉一样珍贵,放在衣襟衣袖中,时常拿出来看。每次看,都好像见到她那千娇百媚的容颜一般。
注释
凤衔杯:词牌名,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双调五十六字,上片四句四仄韵,下片五句四仄韵。双调六十三字,上片五句四仄韵,下片六句四仄韵。
瑶卿:神话传说中王母的侍女,貌甚美,此处
赏析
词中赞美的红颜知己瑶卿,有着其他歌伎所不具备的才能。她能诗能文,书法秀丽道劲,在柳永远游吴越之时,她写赠小诗和长信,使词人深感欣慰而倍加珍惜,时时展读,怀想其人,和她有着很深的知己之交。
上片 “有美瑶卿能染翰,千里寄、小诗长简”,以记叙手法点明瑶卿的才学,以及她从千里之外寄来书简的往事。这位名叫瑶卿的女子兼具文学才华,特意从远在千里的京城,给 “我” 寄来亲笔书写的短诗与长信。“想初襞苔笺,旋挥翠管红窗畔” 两句,由夸赞她的才华延伸,想象她提笔书写时的姿态。通过细节刻画,展现出瑶卿写书简时专注娴静的神情,尽显文静聪慧之美,她轻轻折好淡绿色的笺纸,在朱红窗下挥动翠玉笔
简析
《凤衔杯·有美瑶卿能染翰》是一首抒写相思的情词。词的上片拟想佳人作诗简情景,历历如在目前,足见思念之切;下片写珍重来书,待物如人,又可见其痴情。全词紧紧围绕涛简,反复揣想、把玩,精致而隽永,表现出词人对这位美妓翰墨才情的赏爱,怀想和思念之情充溢字里行间。
创作背景
柳永一生流连坊曲,出人歌楼妓馆,由于仕途失意,与妓女关系非常密切。《乐章集》中有不少咏妓、怀的篇什,其中也不乏感情真挚的词作。这首《凤衔杯》就是词人写给歌妓的小词。
参考资料:完善
1、
顾之京 姚守梅 耿小博编著 叶嘉莹主编 母庚才 顾之京副主编,柳永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5年01月第1版,第66页
柳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236篇诗文 ► 1561条名句
水调歌头·送杨民瞻
辛弃疾〔宋代〕
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君看檐外江水,滚滚自东流。风雨瓢泉夜半,花草雪楼春到,老子已菟裘。岁晚问无恙,归计橘千头。
梦连环,歌弹铗,赋登楼。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此事君自了,千古一扁舟。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辛弃疾〔宋代〕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