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时光飞逝如离弦之箭,等黄河变清虽不易,但白发转黑更是难上加难。
如今我已过了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的年纪,年龄更是周瑜破曹时的三倍有余。
虽然年迈无法加入持鸠杖的老者行列,也曾冒昧在君王面前进献过拙见。
怎敢自比磻溪垂钓的姜尚、淇澳修德的卫武公?暂且学学白居易,做个自得其乐的闲人吧。
破衣烂衫裹着病弱的身躯,久已疏离朝堂做个闲散之人。
公卿们都趋附权贵的仪仗,有谁愿意看一眼隐士的乌角巾?
铜镜无情照出衰老的容颜,杏树枝头却已刻意撩拨春意。
躺在床上听儿女夸我硬朗,诗句与年光一样,总带着新意。
这两首诗是作者在戊午年正月初一所作。
第一首诗首联和颔联写光阴似箭,不知不觉自己年事已高,与孔子和周瑜相比,感慨自己虚度年华,无所成就。颈联写自己虽已届耄耋之年,却仍为为国家大事在君王面前献计献策。尾联言志,写自己虽不敢以吕尚和卫武公自比,但也要向白居易学习。
第二首诗歌首联写自己年老多病,疏远国事。颔联写众多公卿趋向皇权,很少看重被君王疏远的人。颈联写作者揽镜自照,发觉岁月无情,自己已到暮年。尾联写儿孙们对自己身体和诗歌的夸赞。
《戊午元日二首》是一组七言律诗。第一首诗感叹时间如箭离弦般飞逝,青春易逝而难以挽回,自谦不敢比古之贤人,却以白居易为榜样,表达虽年老但仍有追求贤德之心;第二首诗描绘了自己因病体孱弱而远离朝堂,成为闲人的现状。全诗蕴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个人境遇的深刻感慨,显示出豁达的生活态度。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