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昔年赴南郑,江月馆华烛飘溢脂香,龙门阁栈道上骡马铃声悠悠。
曾穿行乱山之中的古驿三折,投宿在孤城小县两当。
如今虽已年老,仍想上马杀敌、奔赴沙场。想当年在南郑、散关从军之时,怎会料到自己竟会终老田园?
绿沉枪与锁子甲久置不用,早已积满尘土灰沙。寒夜漫漫,昏灯映雪,我仰天长叹,热泪一行又一行滚落!
注释
江月亭:亭名,在四川广元小益道中。
桦烛:用桦树皮作的烛。
龙门阁:在今广元市北。
三折:即三折铺,在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至梁山(今属四川)道中。
两当:今甘肃两当县。
这首《雪夜感旧》以“忆旧”开篇、“写今”收束,篇末点出“雪夜”题眼,既勾勒出诗人不同时期的思想风貌,更贯穿着永不衰竭的报国热忱,情感与技巧浑然一体,极具艺术感染力。
诗歌开篇从往事落笔,前四句忆昔年从戎南郑的经历,写法颇具妙处。其一,句式灵动多变:首联将“江月馆”“龙门阁”等地名置于句首,颔联则把“三折”“两当”放在句尾,错落有致。其二,景与事交融相生,各有侧重:首联偏于绘景,华烛脂香、栈道铃音的景致中暗寓从军行程;颔联以叙事为主,“乱山古驿”“小市孤城”的笔墨却尽显画面感。其三,形散神聚:四句诗虽涉四个不同地点、景象与事件,但始终以诗人自身为核心,围绕南郑从军的主线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10237篇诗文 ► 1148条名句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