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一弯凉月自黄昏里升起,像洒在地上的碎影,甚至比碎影更显清绝。梅树的北枝与南枝,望去都只剩一抹似有若无的轮廓。我曾几次想折取一枝,可一背过灯光,便再也寻不到它的踪迹。倩女的精魂轻飘离开躯体,慢悠悠走出村前时,见梅花横斜在深夜的竹林边——云彩飘过,梅影也轻盈闪动,她想必会生出几分嫉妒吧。
对着铜镜,我淡淡描出蛾眉。是啊,修饰仪容,本不在外貌的美艳,而在心灵的孤高与纯洁。莫非这盈盈梅影,本是美人眉心那朵梅花妆的印记?任凭高楼上《梅花落》的曲子吹了又吹,它也全不在意。啊,它又像人们在海上燃亮犀角时,惊见水中珊瑚忽然灵动起来。我看着、猜着、想着,酒意渐渐消退。待一切
古人将梅、兰、竹、菊称作“四君子”,其中梅以纤尘不染的高洁雅致,历来为世人称颂。古人所言“梅以韵胜,以格高”,正是对其品性的精准概括。古今咏梅诗词众多,而张炎的这首咏梅词却独具匠心——它超脱梅的形质本体,专以梅影为咏叹对象,意涵更在传统韵格之外。全词观察细腻、感受独特、想象丰沛,虚实交织,尤以“梅影七笔”层层刻画梅影神韵,一笔一境、环环相扣,将梅影写得鲜活灵动,这七笔分布于词的上下片,既各有侧重,又浑然一体。
第一笔为“清绝影”,见于上片开篇。词以“黄昏片月”起笔,延续古人咏梅影先写月的传统,为梅影登场铺垫氛围。继而以“似碎阴满地,还更清绝”绘影:先以“碎阴”比喻梅影
南宋末,很多词人四方流寓,结友作词,如梅、水仙之类,主要是反映保持个人清操,和厌憎政治上炙手可热的权势,国事不可问,于是这些词人把眼光转向自身的兴趣和情操,自相安慰。词人张炎另辟蹊径,作《疏影·梅影》。
参考资料:完善